《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二年数学教学内容: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和实际操作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认识常见的秤,知道用秤称物品的方法,能进行简单的计算。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计物品质量的意识。教学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观念,理解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教学准备:10克小食品,两袋500g盐,一袋2千克的绿豆,一袋2千克的人造丝绵,一袋洗衣粉,天平,盘秤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小游戏:(让学生感知物体是有轻有重的)1、请三名学生上讲台,指一名学生分别抱一抱另外的两名同学后,说说你的感受。师:也就是说人的身体是有轻有重的。那物体也是有轻有重的?2、请学生每人拿出一本数学书和一支铅笔,放在手上掂一掂。师问:你有什么感受?哪个重一些?师小结:看来物体也有轻有重。我们把物体的重量叫做质量。(板书:质量)那我们怎样才能准确的知道物体有多重呢?(可以用秤称)师:以前我们学过物体的长度,它的单位有厘米和米。那物体的质量它也有单位,在我们生活当中常用到的就有“两、斤、公斤”,在世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就有“克和千克”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克和千克”板书课题:克和千克的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生齐读一遍)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知道秤的用途。师:刚才同学们说要想知道物体有多重可以用秤来称,你们见过哪些秤呢?在哪见过?(学生举例)师:是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看看老师这里的秤,你都认识吗?并说一说秤的用途。(课件出示:常见的秤)三、感知1克,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问:老师这里有一枚2分钱的硬币,猜猜它有多重?验证:(用天平秤称一下)约1克。师:我们再称出一克重的回形针,正好是2枚。请同学们每人从盘子里拿出2枚回形针放在手上,掂一掂,说说你有什么感觉。(轻轻的)师:质量是1克的物品就是轻轻的,请同学们再掂一掂,用心去感受1克有多重,把这重量记在心里,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重1克的?(生举例)师:各小组的盘子里也有一些大约1克重的物品,你能找到吗?如生:一粒红腰豆大约重1克、一粒黄豆大约重1克、扑克牌一张大约重1克……验证:通过用天平称,证实学生找到物品是否有1克的质量。师:有些物品不用称,老师也知道它的重量,这包巧克力重138克,、、、,这包食盐就重500克,猜猜老师是怎么知道的?如生说:看包装袋上写有。师:谁来读读?这袋食盐含净量是500什么?这英文字母表示什么意思?包装上写的净含量是什么意思?师讲解包装上的净含量的意思:净含量就是指除去包装袋后,物品的重量。让学生掂一掂,500克与1克的感受。四、认识“千克”,学会用盘秤称东西。出示洗衣粉,看看上面的净含量是多少?()那么1千克有多重呢,想知道吗?师:老师这里有一袋绿豆,你们先猜一猜,估一估,放在手上掂一掂感受一下它的质量。问,你想说什么?(几个学生体验,并汇报估计的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