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开题报告 - 疼痛.ppt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2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盆腔炎概述盆腔炎性疾病是指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以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最常见。盆腔炎性疾病多发生在性活跃期、有月经的妇女,初潮前、绝经后或未婚妇女很少发生盆腔炎性疾病。若发生盆腔炎性疾病也往往是邻近器官炎症的扩散。盆腔炎性疾病若未能得到及时、彻底治疗,可导致不孕、输卵管妊娠、慢性盆腔痛以及炎症反复发作,从而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殖健康,而且增加家庭与社会经济负担。病因盆腔炎性疾病的病原体有外源性及内源性两个来源,两种病原体可单独存在,但通常为混合感染,可能是衣原体或淋病奈瑟菌感染造成输卵管损伤后,容易继发需氧菌及厌氧菌感染。,如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其他有支原体,包括人型支原体、生殖支原体以及解脲支原体。据西方国家报道,盆腔炎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体是沙眼衣原体及淋病奈瑟菌。在美国,40%-50%盆腔炎性疾病由淋病奈瑟菌引起,10%-40%盆腔炎性疾病可分离出沙眼衣原体,对下生殖道淋病奈瑟菌及沙眼衣原体的筛查及治疗已使盆腔炎性疾病发病率下降。在我国,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引起的盆腔炎性疾病明显增加,已引起人们重视。,包括需氧菌及厌氧菌,可以仅为需氧菌或仅为厌氧菌感染,但以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多见。主要的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厌氧菌有脆弱类杆菌、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厌氧菌感染特点是容易形成盆腔脓肿、感染性血栓静脉炎,脓液有粪臭并有气泡。据文献报道,70%-80%盆腔脓肿可培养出厌氧菌。临床表现可因炎症轻重及范围大小而又不同的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常见症状为下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腹痛为持续性,活动或性交后加重。若病情严重可有寒战、高热、头痛、食欲缺乏。月经期发病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若有腹膜炎,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若有脓肿形成,可有下腹包块及局部压迫刺激症状;包块位于子宫前方可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如排尿困难、尿频,若引起膀胱肌炎还可有尿痛等;包块位于子宫后方可有直肠刺激症状;若在腹膜外可致腹泻、里急后重感和排便困难。若有输卵管的症状及体征并同时有上腹疼痛者,应怀疑有干周围炎。患者体征差异较大,轻者无明显异常发现,或妇科检查仅发现宫颈举痛或宫体压痛或附件区压痛。严重病例呈急性病容,体温升高,心率加快,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叩诊鼓音明显,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盆腔检查:阴道可见脓性臭味分泌物;宫颈充血、水肿,将宫颈表面分泌物试净,若见脓性分泌物从宫颈口流出,说明宫颈管粘膜或宫腔有急性炎症。穹窿触痛明显,需注意是否饱满;宫颈举痛;宫体稍大,有压痛,活动受限;子宫两侧压痛明显,若为单纯输卵管炎,可触及增粗的输卵管,压痛明显;若为输卵管积脓或输卵管卵巢脓肿,可触及包块且压痛明显,不活动;宫旁结缔组织炎时,可扪及一侧或两侧片状增厚,或两侧宫骶韧带高度水肿、增粗,压痛明显;若有盆腔脓肿形成且位置较低时,可扪及后穹窿或侧穹窿有肿块且有波动感,三合诊常能协助进一步了解盆腔情况。治疗由于慢性盆腔炎的疗程比较长,因此治疗起来要比急性盆腔炎更复杂,通常采用中药综合疗法进行治疗,中药综合疗法包括中药口服、中药静脉点滴、中药灌肠、针灸治疗,另外还可以配合中药的热敷和离子导入。来看一下热敷和离子导入的过程,中药灌肠是把活血化瘀的中药装到布口袋里,经过蒸锅蒸热后放在病人的小腹部,通过温热效应和药物的渗透达到消炎和消除盆腔粘连的作用。中药的离子导入是把中药浓煎后通过离子导入仪,将中药离子导入到病变的局部,也起到了松解盆腔粘连、消除盆腔炎症的作用。单纯口服中药效果是没有综合治疗好的。一般来讲中药离子导入一次需要20分钟左右,中药热敷治疗一次可以维持2小时左右。通常一个疗程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来月经的时候是不治疗的,等到月经干净了再进行治疗。,减少性传播疾病。对沙眼衣原体感染高危妇女筛查和治疗可减少盆腔炎性疾病发病率。虽然细菌性阴道病与盆腔炎性疾病相关。但检测和治疗细菌性阴道病能否降低盆腔炎性疾病发生率至今尚不清楚。。,,作好术前准备,术时注意无菌操作,预防感染。,防止后遗症发生。预防

开题报告 - 疼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