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文学品味登高怀古,胸怀与气度的升华——唐代的登高诗供参习.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文学品味】登高怀古,胸怀与气度的升华——唐代的登高诗登高远眺似乎是古人特有的一种情怀,曹操的《观沧海》应该是开创了文人登高必赋的传统。一代枭雄的高远志向和恢弘气度,都容纳在了波澜壮阔的沧海之中,洗去了传统秋日的萧瑟,代之以沉郁与苍茫。在唐代,更是有许多关于登高的诗歌。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表达的是开创者的高蹈胸怀,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也抒发着得风气之先的伟大孤独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陈子昂生活在初唐时期,天下初定,万事更新,一切都处在激烈的变化之中。陈子昂登上幽州台,他的目光便穿过历史的隧道,直抵燕国。当年的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财纳贤,令天下臣服。而今,诗人孤独站在台上,天地悠悠,生前身后都很难有那样的明君。那么,自己只能在此怀古伤今,独自哀伤。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王之涣的这首诗历来被认为是“登高”诗中的绝唱,更有评论称其“独步千古”。“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就必须登到更高处;也唯有登高,才能望远,看到更辽阔的风景。这里似乎是观赏风光的道理,实际上也是人生意境的哲思。王安石也曾有诗云,“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当胸怀与气度都达到一定的境界时,才会有高远的目光。“站得高,看得远”,也正是这个道理。所以,古人登高,不仅登山,也会登楼、登台,一切可以令自己的目光更开阔、胸襟更豁达的地方,都要去攀登。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等金陵凤凰台》李白生活在盛唐时代,安天下、济苍生,始终是他的人生理想。当他登上六朝古都金陵的凤凰台时,登高怀古、感时伤世的情绪便油然而生。李白一生仗剑天涯,寄情山水,浪漫豪放,诗歌中很少有忧伤与哀愁。但是在这首登高诗里,为自己,为家国,而充满了焦虑与忧伤,当然也透露出他的报国豪情。由此看,唐代诗人们的登高,已不单纯是一项写诗作赋的乐事,更升华成一种思想的萃取,一次情操的提炼。许多诗人和李白、陈子昂相似,一面抱怨现实,一面却对政治的清明、国运的亨通寄予深切的希望。因此,在他们的登高诗中,除了感慨时代的沧桑变化,更多的是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人生命运的期许。【艺术视窗】繁荣的隋唐五代绘画——壁画章怀太子李贤墓壁画《仪卫图局部》隋唐时期,壁画仍然是绘画的主要形式。当时的宫殿、厅堂、寺观、墓室都用壁画装饰,题材内容从人物及佛道故事扩大到山水、鸟兽等方面,形式技巧也有较大的创新。可以说壁画艺术进入一个辉煌的时代。唐代敦煌壁画《西方净土变》局部之“反弹琵琶”宗教壁画——隋唐时期的宗教壁画比南北朝有更大发展,如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洛阳龙门石窟等,其规模之宏伟、技艺之卓绝均达到历史空前的程度。唐代莫高窟217窟《观无量寿经变》壁画局部唐代莫高窟217窟《观无量寿经变》壁画局部显现西方净土极乐世界的辉煌景象。隋唐的大量佛教绘画从内容题材到人物形象刻画,都显示出适应时尚、趋于世俗化的倾向。丰腴妩媚的菩萨,性格迥异的罗汉以及穿插生活场景的经变画,都表现出现实因素的增长。富有才智的画工,能够巧妙地把想象和现实结合起来,表现了惊人的艺术创造力。唐代敦煌壁画《飞天》,形象飘逸而绚丽绚丽多彩的壁画,描绘出令世人向往的西方极乐世

文学品味登高怀古,胸怀与气度的升华——唐代的登高诗供参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花花世界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9-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