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村退耕还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一、项目名称………………………………………1
二、基本情况………………………………………1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与必要性…………………3
四、项目规模与布局………………………………7
五、分年度实施建设任务…………………………7
六、投资概算………………………………………8
七、资金筹措………………………………………8
八、效益估算………………………………………9
九、实施措施………………………………………9
一、项目名称
邹平县板栗基地建设
项目负责人:牛继舜(邹平县林业局局长)
二、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山东省邹平县位于滨州市最南端,处于鲁中泰沂山区北麓与鲁北平原的叠交地带,地理位置坐标为东经117°18′—117°57′,北纬36°42′—37°09′,南部、东部毗邻淄博市,西部及西南部与济南接壤,北部以小清河为界与高青县相邻,西北部隔黄河与济阳、惠民相望。全县辖16个镇(办事处),887个自然村,人口68万,,,。境内有低山、丘陵、平原和洼地,宜林(果)、宜牧、宜渔,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山东省有名的粮棉高产区。
(二)社会经济状况
党的十六大以来,县委县府提出了“工业强县、环境立县、科技兴县”的发展思路,全县的经济和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2007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400亿元,财政总收入46亿元,,%,,全省列排第4名,农民人均纯收入6038元。
(三)自然条件
1、气候
我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集中,四季分明,春季气候回升快,生长季长,干旱多风,雨量稀少;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凉爽温差大;冬季寒冷少雨雪。℃,极端最低温度为-℃,℃,无霜期193天。,多集中在七、八月份。
2、土壤
我县地处鲁中泰沂山区与鲁西北黄泛平原的叠交地带,地貌复杂,类型多样,南部为低山丘陵,东南部为山前冲积平原,北部和西北部为广阔的黄泛平原。土壤主要有褐土、潮土、砂姜黑土3个大类。山区、丘陵地形多样,多数山地为中基性岩,土壤多为近山阶地及缓坡山地,近山阶地土层厚,保肥保水性好;缓坡土质疏松,肥力好,呈微酸性至中性,极有利于板栗的生长及品质的提高。
3、果树生产历史与现状
我县果树生产历史悠久,据邹平现存的柿、文冠果、银杏等古树推算,在500年前已成为杂果类产区,30年代梁漱溟在邹平办“乡村建设研究院”期间,曾引进了苹果、梨、葡萄等良种。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果树生产的发展,提出了“抓管理,增效益,促发展,上档次”的指导思想,全县上下围绕由果树大县向果树强县跨越的奋斗目标积极开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近些年来,全县各级坚持把发展林业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和经济增长的根本措施之一,大搞山区综合开发,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林果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林果生产已成为振兴我县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曾先后荣获“全原绿化先进县”、“全国科技样板县”、“全国林木良种推广先进县”、“全省‘八五’绿化达标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经济林产品总产量为1亿公斤,。目前,全县已建成柿子、苹果、桃、杏、,建成大型果品批发市场15处,年销售果品能力5000万公斤,建成果品保鲜企业10家,年贮藏加工能力100万吨,各类购销组织30个,从业人员1万人,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的高效果村产业格局已具雏形。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板栗在我县的栽培历史悠久,但一直以来仅限于农家的房前屋后或零星分散种植,大都自产自用,几乎无商品价值。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县农民自发引进板栗新品种,板栗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加之我县区位优势明显,有适合板栗生长发育的自然环境条件,已具备了建设板栗生产基地的良好基础和条件。
1、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优势突出
我县毗邻济南、青岛、淄博大中城市,地理位置优越,境内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济青高速公路、张索路、寿济路穿越全境,离济南国际机场40公里,新建的周邹铁路即将运营,优越的地理位置,使我县成为鲁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近几年的生态建县、旅游建县每年都有大批的观光旅游,为板栗的发展创造了极其便利的交通和销售条件。
2、土壤肥沃,气候适宜
邹平县位于东经117°18′—117°57′,北纬36°42′—37°09′,属暖温带大陆
退耕还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