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一班1027132曹成玉《国史十六讲》至此周已接近尾声,然回味之前的讲课,都让自己觉得收获颇丰,就此一篇论《王莽变法》来阐述一下自己对王莽改制的一些观点和看法。首先,介绍一下王莽此人。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人(河北大名县东),祖籍龙山镇平陵城古址,西汉孝元皇后的侄儿,建立新朝。幼年时父亲王曼去世,很快其兄也去世。王氏家族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外戚家族,王家先后有九人封侯,五人担任大司马,是西汉一代中最显贵的家族。族中之人多为将军列侯,生活侈靡,声色犬马,互相攀比。唯独王莽独守清净,生活简朴,为人谦恭。而且勤劳好学,师事沛郡陈参学习《礼经》。他服侍母亲及寡嫂,抚育兄长的遗子,行为严谨检点。对外结交贤士,对内侍奉诸位叔伯,十分周到。这个世家大族中的另类,几乎都成为了当时的道德楷模,很快便声名远播。其次,再来谈一下王莽改制的起因。西汉末年王莽代汉称帝后在政治、经济制度上所进行的变动。西汉后期,土地兼并、奴婢和流民问题已成为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阶级矛盾不断激化,封建统治的危机日益加深。哀帝死后,平帝即位,王莽以大司马大将军辅政,于初始元年代汉称帝,改国号为新。为了缓和早已激化起来的阶级矛盾,摆脱政治危机,王莽宣布改制。他针对土地和奴婢问题,下令将全国土地改称“王田”,奴婢改称“私属”,“皆不得买卖”,并且规定了重新分配土地的办法。一夫一妇授田100亩,一家男丁不满8口而占田超过一井(900亩)者,将多余的田地分给九族邻里乡党。没有土地者可按标准分给土地。又针对豪强富商囤积居奇和高利贷盘剥,下令实行“五均六筦”。在首都长安和洛阳、临淄、邯郸、宛、成都等市设立五均官,负责管理市场、平抑物价和征收工商税。由国家向人民无息或低息贷款,官营盐、铁、酒、铸钱和征收山川税,借以控制和垄断工商业,增加税收。最后变法的失败让我们引发深思。任何一种历史现象,都不是孤立的存在,都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多视角的整体。不同的主体意识、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不同的审视角度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而每一历史现象都与人密切相关。因为一切历史都是人类活动的结果,无论是什么人创造历史。王莽想在不触犯贵族、豪强、官僚利益的前提下,让百姓、贫民、甚至奴婢的生活也得到改善,完全是痴心妄想。增加王侯官员的俸禄和供养学者的开支,势必减少农民土地,提高百姓赋税;而要缓解土地矛盾,减轻百姓赋税,只有削减朝廷开支,裁减贵族官僚,限制他们的土地占有量;绝对难以两者兼颐。首先王莽改制期间出台的一些政策违背了客观规律。如“王田制”,将全国土地收归国有,并按井田制重新分配。在这里王莽着意于立即消除土地兼并,初意未始不善,但这一政策违背了当时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规律,这就注定了它的失败。再如币制改革恢复已被历史淘汰的原始货币,直接违反货币发展规律,徒增货币流通的障碍。其次改革过急过速,容易采取一些过头的政策措施而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致使改革失地社会基础。如王莽将奴婢改为“私属”,并禁止奴婢买卖,本意是要制止奴婢数量的扩大,解决社会上日益严重的奴婢问题。但这项措施也遭到了上自蓄奴之家,下至失地之民的反对,因为禁止奴婢买卖,既触犯了官僚、豪富的利益,又使失去土地而无路可走的农民断绝了一条卖身为奴的生路。第三王莽还采取行政手段,对不恰当的改革措施强制推行,引起普遍不满。如币制改革中以小易大,以轻换重,所铸大泉,重不过12铢,只相当于五铢钱
王莽改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