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三章天人和谐的生态自然观.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本章内容: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二、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观点和特征三、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和科学基础四、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五、可持续发展理论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自然的“奴隶”——自然的“主人”——自然的“朋友”1、浑然一体的原始同一关系人对自然敬畏、依顺和屈从,自然对人类是神秘莫测的,人类受自然界神秘力量的驱使和压迫。2、人类支配、征服自然树立起人是自然主人的信念,自然变成人类征服的对象。3、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必然是天人和谐的关系,“人在自然之内,自然也在人之内”。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思想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人不能离开自然界而独立存在自然界也因为人的活动而发生了改变,打上人类的烙印。表明:人对自然既具有受动性又具有能动性,在实践中使这种受动与能动的关系得到统一。二、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观点和特征(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1、自然界是人类发展的前提和基础2、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3、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4、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二、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观点和特征(二)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的基本特征1、自然界是人类发展的前提和基础2、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3、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4、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三、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和科学基础(一)现实根源——生态危机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而引起的生态条件恶化所导致的不利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现象,概括为“生态失衡”1、人口激增、膨胀6、酸雨现象严重2、温室效应7、森林破坏3、厄尔尼诺现象8、生物多样性减少4、臭氧层空洞9、自然资源问题5、土地荒漠化三、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和科学基础(二)科学基础——生态科学Scienceofsurvival1866年,德国科学家海克尔提出生态学概念1935年,英国科学家坦斯利提出生态系统概念1953年,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的《生态学基础》问世四、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1、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生态系统是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共同组成的自然整体,是以生命的维持、生长、发育和演替为主要内容的活生生的系统。2、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3、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4、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5、生态平衡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系统五、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与内涵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与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同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1981年美国科学家布朗出版《建设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首次论述了持续发展的思想)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第一次明确定义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全球性的行动纲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涵:‘需要’的概念——贫困人口的需要应放在首位来考虑‘限制’的概念——技术状况与社会组织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的限制。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指标:经济的环境的社会的三者缺一不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维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的范围之内,以保证发展的持续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2、共同

第三章天人和谐的生态自然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7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19-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