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序言张付荣文县位于甘肃最南端,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总面积4994平方公里。境内群山连绵,沟谷跌宕,资源富集,素有“陇上江南”“大熊猫故乡”美誉。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先民就在这块人杰地灵,钟林毓秀的地方繁衍生息,为我们留下了悠久的文化和厚重的历史。文县古称阴平,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周为氐族部落所居,汉置阴平道,三郡,是著名的古战场。南北朝时氐族杨氏建阴平国。北周明帝时,统治者决意偃武修文,故封“文”置州,称文州,明洪武四年降州设县,始称文县。文县素有“蜀陇咽喉”“秦巴锁钥”之称,历史上曾是兵家必争之地。文县古为氐羌地,自汉代开始汉人相继流入,唐代没入吐蕃,元与清代都有不同民族流入。历经两千余年的历史变革和民族大融合,目前境内有汉、藏、回、满、羌等12个民族,形成了铁楼白马藏族民俗风情、中寨琵琶弹唱、洋汤号子、玉垒花灯戏等独具特色的地方民俗文化。大自然造化了这块资源丰富,潜力深厚的神奇土地。境内金属和非金属矿藏达20多种,其中已探明黄金储量达300多吨,硅矿1亿多吨,铜金属储量5万多吨,重晶石矿3200万吨。有经济用材树种500种以上,药用植物近1500种,有银杏、香樟、珙桐和红豆杉等20多种珍稀树种。有各种动物810多种,包括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我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文县人,对家乡的情感甚深。然而文县这个古老神奇的地方并不为世人所了解,受自然条件等诸因素的制约使这里相对落后了。为了让学生了解县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基于教育发展的需求和办特色学校的需要,我校组织了部分骨干教师编写了《我爱文县》这本校本教材,以从我县的历史人文,地理环境,自然资源,民俗文化等方面介绍和宣传我县县情,充分利用地方资源,突出地方特色,以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激励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也希望通过本土文化的教育对地方文明建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此,我代表学校向编写组的老师们谨表感谢。也希望能以这本校本教材抛砖引玉,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推动新课改的发展,搜集更多的地方资源,开发更多富有特色的校本。目录第一章美丽文县………………………………………………………………1第一节文县地理概况…………………………………………………………1第二节文县八景………………………………………………………………2第三节两江八河………………………………………………………………2第四节文县天池国家森林公园………………………………………………3大熊猫的家园~邱家坝………………………………………………4第五节甘肃四大名镇之一~碧口……………………………………………5第二章沧桑千年………………………………………………………………6第一节灿烂的古文化…………………………………………………………6第二节三国古战场……………………………………………………………8第三节文县的历史建制………………………………………………………8第四节文县古城的变迁………………………………………………………10第五节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县区划变革………………………………………10第三章历史人物………………………………………………………………12第四章独具魅力的民俗………………………………………………………17第一节白马民俗………………………………………………………………17独特的服饰……………………………………………………………17白马人的婚俗…………………………………………………………18白马藏族葬俗…………………………………………………………18白马藏族年俗…………………………………………………………19白马藏族池哥昼………………………………………………………19第二节文县民俗中的奇葩~玉垒花灯戏……………………………………20第三节中寨琵琶弹唱…………………………………………………………21第四节洋汤号子………………………………………………………………21第五节哈南寨担担儿灯………………………………………………………22第五章物华天宝………………………………………………………………23第一节矿产资源………………………………………………………………23第二节生物资源………………………………………………………………23第三节旅游资源………………………………………………………………24第四节名优特产………………………………………………………………24WOAIWENXIAN第一章美丽文县第一节文县地理概况文县位于甘肃南陲,坐落在甘、川、陕三省交界处,地处秦巴山地,素有“陇上江南“甘肃西双版纳”、“大熊猫故乡”之美誉,既有北国之雄奇,又有南疆之
我爱文县供参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