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哲学视野下的大学理念, 大学精神, 大学文化[J].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哲学视野下的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文化
◎程光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事业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随着高校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大学建设和发展中的一些新的问题也日渐凸显。在当前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转换的关键时期,在各类大学不断重组与整合的关键时期,回归“应然”,从哲学的视角对一般意义上的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文化作出反思和追问,进而对大学发展的根本方向进行探求,无疑会对大学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

一、大学理念
理念是一个哲学范畴,是同类事物最完美最完全的本质,是事物的共性。与此相应,大学理念即是对“大学”这一社会存在的最完美最完全的本质和特性的规定,是其本然或应然的状态,是大学之所以为大学的共性和根本规定性,它指引和决定着大学的功能、定位、价值选择和发展方向,决定着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涵和特质,规约着大学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讲,大学是人类教育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与小学相对应的一种高等教育机构。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大学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文献记载,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的“大学”早在两千年前即已在中国出现。虽然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直到19世纪末才在中国正式出现,但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汉代的“太学”及后来的“国子学”、“国子监”、宋代的“书院”等等,都可以看作是与“教人识文字、学洒、扫、应、对等日常事情为主”的“小学”相对应的“以传授为人之道为根本”的高等学府——“大学”。这些古代大学的基本目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立德,提高学子的学术修养和个人修养,进而教其明了人之为人的根本道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标明了中国古代大学的根本价值取向,人文学术的崇高价值和社会地位,构成中国古代大学的鲜明特色,“传道、育人”成为中国古代大学的根本目的。
在西方,最早出现的“大学”(高等教育实体)当属古希腊的“学园”。公元前387年,哲学家柏拉图在雅典创办高等教育实体“学园”(Academy),其基本职能就是传授知识、为社会培养精英人才、围绕“善”的理念对哲学、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等不同领域展开研究。追求哲学理念和崇高价值成为这类学园的基本目的和精神。尽管东西方古代高等教育实体在文化性格存在着差异,但是,传授知识、研究学问构成它们共同的内容,注重人文精神培养和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它们共同的追求。这些古代的高等教育实体虽然和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存有差距,但是,其所具备的基本功能、所崇尚和追求的目的和价值却为现代大学所继承,成为现代大学理念中的基本组成部分。
近现代大学直接起源于12、13世纪的欧洲中世纪。在欧洲,“大学”一词的含义源于拉丁语“行会”(universitus),指学者们为保护自身利益而形成的学术行业团体。法国的巴黎大学和意大利的波罗那大学是最早产生的两所中古大学。中世纪大学以传授知识、研究学问为主,以培养高贵的、有教养的人为追求,基本上游离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之外,对社会的直接影响较小。其内部实行学者自治,主张多学科并存,主要培养神职、法律及医学人才。
中世纪古典大学的大学理念随着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兴起而逐渐被超越和打破。以19世纪洪堡主持创立的柏林大学的诞生为标志,大学开始与社会和科技发展建立密切联系,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正式出现。柏林大学改变了中

哲学视野下的大学理念, 大学精神, 大学文化[J]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90856629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