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二十年来万事同”.doc


文档分类:金融/股票/期货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二十年来万事同”摘要:中唐时期文人通过诗歌唱和来抒情言志,成为一时风尚。其中,刘禹锡、柳宗元二人的唱和活动集中表现了二人共同政治命运中结下的深厚情谊。通过刘柳唱和诗的研究,可以把个性迥异但志趣相同的两大文豪的心路历程联系起来,两相对照,比单独研究个人诗作又多了一层深意,从而能更加深入理解在中唐变幻莫测的政治风云中,“有志不获骋”的正直文人群体普遍的思想波动和人生感悟,极具研究价值。关键词:刘、柳唱和永贞革新贬谪友谊中唐时期的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就是文人唱和之风的盛行。元稹、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等是这一风尚的引领者,他们或言闲适之乐,或述贬谪之苦,为后世留下大量唱和作品。总体来看,中唐诗人唱和在贞元、永贞年间初具气象,经过元和年间的发展(以元白的“通江唱和”最为著名),到了长庆年间才真正形成高潮。与元白唱和的盛况相比,刘柳的唱和活动并不算频繁,但引领了后来唱和之风,刘柳唱和诗是二人二十余年宦海生涯共同浮沉中结下的深厚友谊的重要见证,更是元和士人在不断变幻的政治风云中屡遭贬谪的痛苦心路的真实写照,所以极具研究价值。一、文坛双星——性格和诗风的异趣刘柳无论在文学还是政治方面,都是当时并称的两大明星。二人的性格和诗风都各具特色,柳宗元个性冷静理性、孤洁克制,诗风清峻沉郁、明净简峭,避开了韩诗中由于过于追求独特而致险怪,令人难以接受的弊端,也避开了白诗一味追求平易反而流于浅俗的弊端。刘禹锡的个性则刚直爽朗、烂漫旷达,原因是多方面的:刘从小生活于江南,那里幽雅的人文环境与清丽的自然环境培养了其诗人特有的灵心善感;刘更与白居易、裴度、令狐楚、李德裕等人有密切的诗歌交流,大大丰富了创作经验、锻炼了才思;刘还取法民歌写《竹枝词》:“屈原居沅湘间作《九歌》,使楚人以迎送神,乃倚其声作《竹枝辞》十余篇,于是武陵夷俚悉歌之。”①为此大大丰富了诗歌内容、题材与技巧,形成了豪迈俊爽、雄浑苍劲的诗风,被白居易称为“诗豪”、“国手”。二、同为天涯沦落人——政治党争和贬谪中结下的革命友谊就是这样性格不同的二人,其政治命运和人生轨迹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二人同年登进士第;相隔一年步入仕途,同在长安供职;同时参与参与了王叔文为清除种种弊端而发动的永贞革新运动(革新历经百余日便夭折);同时在革新失败后被贬谪远放,一个朗州、一个永州;同时被政治冰冻了十年之久,又同时被召回长安,但不久后因未取得当时掌权者的信任又同时再次被贬谪,这次是一个连州、一个柳州。这种惊人相似的经历正如柳诗中所说的“二十年来万事同”,“志同道合”在刘柳二人身上体现得可谓非常深刻。另外从二人的诗文中还可以看出他们的友情不仅仅因为经历相似,更重要的是建构在对宇宙、人生、政治的一致态度上。如在哲学思想上二人都具有唯物主义立场,认同天无预乎“治乱”的能力,更重人事。刘曾著有《与董生言易》、《辩易九六论》,无人用其说,柳则著《与刘禹锡论周易九六书》:“然务先穷昔人书,有不可者而后革之,则大善。”支持刘的革新思想,嘲笑因循守旧的俗见。此外,唐人思想普遍受儒释道三教合流的浸染,刘柳二人也不同程度地接受佛家思想试图解脱人生的苦闷、平衡压抑不满的心理。但在社会政治方面,二人始终坚持儒家理想、不悔初衷。如柳的“苟馀齿之有惩兮,蹈前烈而不颇。”(《惩咎赋》)颇似屈原“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的坚定意志。刘的“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

“二十年来万事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在水一方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19-03-1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