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信息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信息系统的容灾备份能JJ提出更高的要求。容灾技术冈此也日新月异。研究容灾技术,建立容灾系统的体系架构,提高容灾系统性能,都是重要的研究方向。近几年,大量数据灾难如911事件,黑客服务器攻击等,使得数据安全问题更加迫切。容灾已经成为信息数据中心建设的热门课题,很多容灾技术也快速地发展起来。在容灾行业,有一个常识是,灾难一旦发生,如何尽量降低灾难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需要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同样,企业在遭受来自互联网的“灾难”时,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迅速建立起事故响应机制,尽早恢复日常的信息服务。不过,这需要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的过程中做好未雨绸缪的容灾备份工作,做好了准备,才能有事情发生时的从容应对。在容灾技术中通过容灾备份可以很好地解决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要求。容灾备份是通过特定的容灾机制,在各种灾难损害发生后,仍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提供正常应用服务的信息系统。容灾备份可以分为数据备份和应用备份。数据备份需要保证用户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和一致性。对于提供实时服务的信息系统,在用户的服务请求在灾难中中断时,应用备份可以提供不问断的应用服务,让客户的服务请求能够继续运行,保证信息系统提供的服务完整、可靠、一致。数据备份是容灾系统的基础,也足容灾系统能够正常工作的保障;应用备份则是容灾系统的建设目标,它必须建立在可靠的数据备份的基础之上,通过应用系统、网络系统等各种资源之间的良好协调来实现。根据IBM公司SHARE78标准,容灾技术可以分为7个层次,从无任何容灾备份措施,到将备份的磁带存储在异地,再刮建立应用系统实时切换的异地容灾备份中心,数据和应用的恢复时间从数天到几个小时甚至几秒。一个完整的容灾备份系统包括本地数据备份、远程数据复制和异地备份中心。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这样一个系统,只有对不可中断的关键业务才有必要建立容灾备份中心。而小型企业通过建立NAS或SAN的离线数据备份和人为的数据转移就可以达到很好的容灾备份效果。 1、容灾方案的分类目前有很多种容灾技术,分类也比较复杂。但总体上可以区分为离线式容灾(冷容灾)和在线容灾(热容灾)两种类型。所谓的离线式容灾主要依靠备份技术来实现。其重要步骤是将数据通过备份系统备份到磁带上面,而后将磁带运送到异地保存管理。这种方式主要由备份软件来实现备份和磁带的管理,除了磁带的运送和存放外,其他步骤可实现自动化管理。整个方案的部署和管理比较简单,相应的投资也较少。但缺点也比较明显:由于采用磁带存放数据,所以数据恢复较慢,而且备份窗口内的数据都会丢失,实时性比较差。对于资金受限、对数据恢复的RTO和RPO要求较低的用户可以选择这种方式。在线式容灾要求生产中心和灾备中心f同时工作,生产中心和灾备中心之间有传输链路连接。数据自生产中心实时复制传送到灾备中心。在此基础上,可以在应用层进行集群管理,当生产中心遭受灾难、出现故障时,可由灾备中心自动接管并继续提供服务。应用层的管理一般由专门的软件来实现,可以代替管理员实现自动管理。由上面分析可见,实现在线容灾的关键是数据的复制。数据的复制有多种实现方式,各有利弊。由于在线容灾可以实现数据的实时复制,因此,数据恢复的RTO和RPO都可以满足用户的高要求。因此,数据重要性很高的用户都应选择这种方式,比如金融行业的用户。但要实现这种方式的容灾必须有很高
容灾系统方案及数据备份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