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中世纪的拜占庭帝国曾经是一个地域辽阔,实力雄厚的大帝国。它处于欧亚非三洲的重要交汇点,在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帝国疆域东起两河流域上游,西至直布罗陀海峡,北达多瑙河和黑海北岸的克里米亚半岛,南抵尼罗河第二瀑布和马格里布。首都君士坦丁堡扼欧亚大陆之咽喉,据东西商路之要冲,中世纪著名的“丝绸之路”和海上的“香料之路”都汇集于帝国境内各口岸。繁荣的国际贸易和丰厚的海关税收,使帝国获得无与伦比的商业利益。12世纪80年代,一位西班牙犹太旅行者本杰明曾在游记中描写了君士坦丁堡商业贸易的繁荣:“各种各样的商人都到这里来,他们有的来自巴比伦、美索不达米亚、波斯、米底、埃及,有的来自迦南、俄罗斯、匈牙利、佩彻涅格、哈扎里亚、伦巴第和西班牙。这是一个忙碌的城市,商人们从海路和陆路来到这里,除了巴格达,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城市可与之相比。”由于拜占庭扼守着黑海与地中海之间的航道和欧亚两洲之间的陆地交通要冲,使它不得不连年面对多方面的敌人。早期拜占庭[2]曾面对各个“蛮族”部族(哥特人、汪达尔人等)的进攻;自古希腊、罗马时期以来与其近邻波斯人争夺近东地区的斗争则时断时续,到7世纪30年代方告终止;但阿拉伯人接踵而至,迫使帝国再次进入长期斗争;来自亚欧草原的保加利亚人、阿瓦尔人、佩彻涅格人和黑海北岸的罗斯人也从北方和黑海岸多次侵入帝国的领土;10世纪以后,进入意大利南部的诺曼人和进入小亚细亚的塞尔柱突厥人也曾以拜占庭为其主攻目标;11—13世纪的十字军东征,尤其是第四次十字军,打着“圣战”旗号对拜占庭统治区进行了赤裸裸的侵略。到14世纪以后,只有君士坦丁堡及其近郊土地和希腊半岛及爱琴海上的零星土地还属于拜占庭所有,余者都被奥斯曼人、“拉丁人”和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分割。最后,是另一支突厥人部族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克了千年古城君士坦丁堡,将它变为一座穆斯林城市。尽管拜占庭曾以其顽强的斗争抵制了来自亚洲的游牧民族和新兴阿拉伯民族对欧洲的入侵,保护了西欧中世纪早期文明的发展,被西方学者誉为“基督教世界的东方前哨”;但是,当西方世界日益强大,发展了自己的民族国家之时,拜占庭却成为“博斯普鲁斯海峡的病夫”,任由土耳其人的铁蹄踏着它的衰朽躯体大模大样地进入欧洲,自己也随之退出历史舞台。本文试就拜占庭衰落的原因进行探讨。在拜占庭帝国发展和衰亡的长期历史中,军区制的兴衰和其政体内部的问题是主要的、根本的因素,而十字军的打击和基督教世界的分离则起到了外力的推动作用。一、军区制的兴衰拜占庭的军区制改革出现于7世纪早期,即同波斯帝国进行生死存亡斗争的非常时期。而它最后瓦解,却是在五个世纪之后。其兴衰发展的轨迹,是理解拜占庭帝国兴衰的重要线索。军区制(Theme),希腊语原意为“驻军”。它的建立是与古典晚期严格的军政分权制完全对立的①,其基本特点是将地方政权纳入将军们的控制下,实行军政合权的管理方式,以保证地方政府随时有能力组织和召集军队应付随时可能出现的战争威胁[1](P226)。帝国政府按军区、军分区、师、团等军队编制划分原有行政区,以各级官兵的服役级别在将士中间分割军事份地,土地上的收入则作为军饷和一切军需之来源,战时由政府给予军农以少量津贴[3](P88)。因此,这是一种世袭
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供参考学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