薃2011年马鞍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蒂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芈一、(9分,每小题3分)、(32分)(4~6小题,共9分,每小题3分)莈7.(共10分)羅(1)这些文章就是金玉啊,即使抛弃埋没在粪土之中,也不会消融腐蚀。(3分。句式1分;补出省略介词,1分;语句通顺,1分)螃(2)如果一旦有了那样的人,又幸运地出现在太平时代,世人难道可以不为此重视他、爱惜他吗?(4分。重点词语“苟、治世”,2分;句式,1分;语句通顺,1分)肀(3)(苏子美)不被世俗的爱好牵着走,可以称得上是见解独特与众不同的人啊。(3分。句式,1分;语句通顺,2分)蒈8.(4分)上阕作者既描写了扬州(维扬)经过战争劫难后的荒凉景象,又陈述了古往今来的英雄都随着时间消逝的史实,在此基础上,“徒感慨”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兴衰、英雄已逝的深沉思索与感叹。(2分)莆下阕作者先写自己年轻时的志向远大,但随着时间流逝,壮志成空,“空怅望”表现了作者年华已逝、壮志难酬的惆怅心情。(2分)蒄9.(4分)(1)借景抒情。作者描写了单调的景物,形成辽远、凄迷的意境,抒发了对国事的担忧、惆怅之情。(2)运用典故。作者运用了“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等典故,书写了自己年轻时的雄心壮志。(3)直接抒情。作者直接运用“徒感慨,漫悲凉”“空怅望”抒发悲伤、惆怅之情。(4)对比。作者把年轻时的远大理想与现在的愿望成空进行对比。肃(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薈10.(1)虽九死其犹未悔(2)桃李罗堂前(3)人随沙岸向江村(4)迷花倚石忽已暝(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6)宠辱偕忘(7)惊涛拍岸(8)梧桐更兼细雨螆(任选5句,共5分,每空1分。错字、漏字、增字,该空不得分)羂三、(25分)袁11.(6分)①对比。表明作者在文革期间对鲁迅作品的认知。“最熟悉”是指文革时大量、反复、在文字表层地阅读,“最陌生”是指不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3分。技巧,1分;简析,2分)②比喻。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作品的评价:鲁迅的作品叙述清晰而敏捷,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想性。(3分。技巧,1分;简析,2分)蚈12.(6分)(1)文革时期,鲁迅是一个词汇,一个代表着永远正确和永远革命的词汇。(2)文革后,鲁迅不再是一个词汇,而是一个回归于有争议之中的作家。(3)1996年以后,“我”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作家。(6分,每点2分)膇13.(5分)从写作目的来看,是要说明一个道理:当一个作家成为了一个词汇以后,其实是对这个作家的伤害。这一点从中国人的评价鲁迅的变化中已经被证明了,因为要写出变化过程,所以写的多;而对挪威人来说,易卜生仍然只是个词汇,所以写的少。这样写不仅能够节省笔墨,更能够使主旨鲜明。(5分。目的,2分;简析,3分)蚄14.(8分)示例:薀孔子,一生致力于构建、推行“仁”的学说,积极入世,兴办私学,奠定了儒学基础,成为儒学的代名词。蚈王安石,尽心尽力,勇于创新,百折不挠,一生致力于寻求富国强兵之道,已成为改革的代名词。薈(8分。每例4分。能够举出相对应的名人,1分,阐释出特定意义,3分)肂蚃四、(24分)(共9分,每小题3分)螅18.(4分。每处1分)螄不当之处莂文中句子(词语)袇修改后的句子(词语)表达不简明一个人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一
2011年马鞍山市语文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