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田赋征实:破解抗战最大经济危机.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羄田赋征实:破解抗战最大经济危机莁1941年,粮价飞涨,为保障军粮供给,国民政府实施“田赋征实”羆安然自1940年6-9月份波诡云谲的国际局势中突围而出后,在1941年,抗战前途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国内经济危机的威胁。薅这种威胁来自粮价。粮食是战时最重要的战略物资之一。抗战初期,尤其是在1937—1938年,各粮食产区大都丰收,粮价没有因战争发生太大波动。若以后方20个城市1930—1936年的粮价指数为100,则1937年12月为127、1938年为130。①但随着战争扩大,华北产麦区、东南产米区相继沦陷;大批壮丁从军,农村劳动力不足;加之后方人口比战前激增5000万、商人囤积居奇等原因,市场上的粮食短缺问题日渐严重。粮价在1940年6月涨到424。1941年更是再翻几倍,达到2133。蒃1940-1941年的粮价飞涨,还有两个重要原因,那就是:1、法国、英国相继对中国关闭了滇越、滇缅铁路;2、国统区粮食在1940年普遍减产达20%,主要产米区四川则减产高达50%。膁一方面,粮价飞涨,意味着国民政府必须投入更多的财政支出,才能满足军粮、以及公务员、教师的“平价粮”需求。另一方面,战前作为国民政府主要财政来源的关、盐、统三税,却因抗战而持续锐减,,,少了3/5。如果算上通胀因素,1940年的税收实值只有1936年的16%。支出暴增而收入锐减,使得国民政府1937—1941年的财政收入,不足财政支出的1/4,大量赤字只能用增发法币的方式补足。②羇“田赋征实”过程中功勋卓著的粮食部长徐堪蚄为保障军粮供应,也为平衡财政赤字、抑制通货膨胀,1940年11月,国民政府开始筹划“田赋征实”,并由蒋介石亲自出面推动。1941年3月,他在国民党五届八中全会上说,“今后的抗战,军事与经济实应同时并重,而且就现代战争的特质而言,我们毋宁说今后敌我成败的决定力经济要占七分,军事仅占三分。”所以,须“将田赋之一部或全部征收实物”。③袃至1941年6月,“田赋征实”正式落实为政策,自该年下半年起,农户不再缴纳货币,而改为直接上缴谷物。同时,国民政府设立粮食部,由徐堪出任部长,负责军粮民食的收购、仓储、运输、调拨等事务,监督各地方行政长官有关粮食事务的工作。薈田赋由征收货币,改为缴纳实物,所以能够缓和通货膨胀;田赋此前本属地方财源,而今收归中央,故能解决粮食危机。“田赋征实”的第一年,(1市石为50千克),其中四川配额最多,占到四分之一。至1942年10月,21省征收谷物,,超出所定额征数。协助徐堪工作的关吉玉总结称,“1941年度田赋征实总数约2400万市石,以市石100元计算,约值法币24万万余元,比较战前中央全部预算每年不过10万万元之数,超过二倍以上”“在战时预算的赤字上,起了很大的填补作用,使国家财政基础愈见巩固。”④聿在粮食征购、征借中,国民政府发放的面额为1市斗的粮食库券,可抵缴税款肆“田赋征实”是中国小农经济免于崩溃,坚持到抗战胜利的关键节“田赋征实”最大的阻力,来自各省军阀。1928年,为推行地方自治,田赋被划归地方,成为地方上最重要的税收。为自身利益,各省常常擅自增收田赋,如1940年,贵州、云南等省就将田赋增加了一

田赋征实:破解抗战最大经济危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花开一叶
  • 文件大小209 KB
  • 时间2019-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