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百善孝为先
引言:孝,子承老也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说文解字》“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孝经
《孝经》为十三经之一。关于《孝经》的作者,说法不一,《汉书·艺文志》记载,“《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是说《孝经》为孔子所作。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却记载,曾子“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是说《孝经》为曾子所作。元朝人熊禾在为董鼎《孝经大义》一书作序时也说:“曾氏之书有二,曰《大学》,曰《孝经》。”
孝经
今本《孝经》1799字,凡十八章,对于从帝王将相到黎民百姓之间的各个阶层的孝行都有明确规定。但其基本倾向是以伦理道德教育为政治服务,那就是以孝劝忠,以孝治天下,从而达到《大学》里所说的“齐家、治天下”的最高政治目的。
孝经
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持。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教”:先学孝道,再学文化,德才兼备,才成其为教育。
孝是一切伦理道德的根本和基础,教育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教
孝敬父母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孝敬父母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无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子女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这种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格外谨慎小心,这就是孝。
,只需父母在自己有病时担忧,但在其他方面就不必担忧了,表明父母的亲子之情。
,其他方面不必过多地担忧。
第二讲_孝.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