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问题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与素质教育的各个环节。但是在对外开放、市场经济转型、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新形势下,面对党和国家的要求,学校德育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解决的薄弱环节。如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重智育轻德育,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尚未形成等等。根据我校的九年一贯制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学生重点是规范其言行,培养良好习惯,因此对学生养成性教育意义重大。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将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鉴于此,我校把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中心工作,常抓不懈。(一)构建全员德育工作体系。德育工作不仅是政教处、班主任、少先队、团支部的工作,而且是全校教职员工的工作;德育工作不仅是学校的工作,它必须由教师延伸到家长、社会工作者和其他人,既“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做到“事事有教育、时时有教育、处处有教育。”不能将德、智、体、美割裂开来。它们是一个整体,德育处于平等中的首席地位。正因如此,我校构建全员德育工作体系。(二)构建多渠道培养模式。德育活动不是德育的唯一渠道,学校的一切工作都与德育密切相关,同时家庭、社会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班主任工作为重点,强化学生的养成性教育。加强三结合教育,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三)、养成良好习惯,形成自主教育。根据《中小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德育纲要》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深化、细化学校养成教育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十种行为习惯。既自主管理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关爱他人习惯、诚实守信习惯、遵规守纪习惯、讲究卫生习惯、勤俭节约习惯、热爱劳动习惯、爱护公物习惯、强身健体习惯。建立养成性教育三级目标体系,狠抓落实。保证我校养成性教育工作由浅入深,实在、扎实、到位。考核评价办法。对学生养成性教育的考核评价是养成性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调整养成性教育目标、改进教育方法、优化教育过程的基本保证。我校对学生养成性教育的评价采用对学生群体评价和对学生个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一)、对学生群体的评价。加强对班集体的日常工作管理。每月对各个班级的课间操、纪律、卫生、学习、活动五个方面进行考核,进行班级月份评比,落实养成性教育目标中的十种行为习惯。学期末进行综合班级评比。(二)、对学生个体的评价每月最后一次班会时间规定内容为班级评价。班主任老师组织全般学生通过自评、组评、教师评相结合的方式,
河洛中学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