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从儒家十三经看.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芀从儒家十三经看“仁”螈张瑞肆湖北大学知行学院人文系汉语言文学2010111117蚃内容摘要:“仁”作为儒学核心理论中的最高境界,有着其独特的儒学思想意义。在儒家的十三经中我们的先哲们用他们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践行着“仁”,给我们阐释“仁爱”思想的核心价值。羀关键词:仁修养儒学思想衿膅《说文》中,“仁”,亲也,从人从二;在古文中“仁”,从千,从心,故仁有异体字为“忈、忎”;肂“仁、义、礼、智、信”是儒学的五大基本范畴,而仁居以首位。宋代的程颐和程颂《二先生语》云:“仁、义、礼、智、信,五者;仁者,全体;四者,四支;由此可见仁与其他四大基本范畴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我们熟知仁,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是儒家核心理论中的最高境界。螀“仁者,二人也”,所以仁的核心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将其调整到最佳的状态。即为中庸。(《论语阳货》中,子张问仁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在此章中,孔子讲能行此仁之五德者,便为仁。这不就是在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吗?蚇仁作为儒学核心理论中的最高境界,有着其独特的儒学思想意义。首先从人际关系而言,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总是会期待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亲密相处,彼此之间没有猜忌,没有尔虞我诈,那么达到这种状态便是仁,其次从我们的心理感受而言,仁强调的是一种心心相通的状态,想必就像两个恋人之间的心照不宣吧!再者,我们回到行为品德的角度来看,在当今我们时刻强调要有一颗仁爱之心,我们也会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一些有关献爱心的活动,从这个层面上看,施爱于人便是仁,但是我们要分清楚的是这种施与是在我们都拥有一颗虔诚之心的前提下,这是一种高贵的行为品德。最后,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从政治角度来看儒家思想中的仁,即为利民、用贤、和谐、安定;薇在儒家的十三经中,据统计,仁共出现了465次,其中除了《孝经》和《周易》中没有出现仁,其他均有出现,又以《论语》、《孟子》和《礼记》出现的次数最多,共计386次。蒂一、《论语》之“仁”的自我修养蒁《论语》中的仁总结起来主要是指个人德行的自我修养。要达到“仁”的道德水准,首先要有仁爱之心。(《论语颜渊》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论语》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继而我们具备一颗仁爱之心是达到仁的前提条件。其次,修仁德者必须具备高贵的品性。这些品性包括刚毅、忠诚,严肃认真、端正庄重等等;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在这章中,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也会行仁。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

从儒家十三经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在水一方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19-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