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琴小记.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琴小记(附自学古琴须知四则)
野韵
论坛上常看到琴友提出自学古琴的问题。当然,有老师指导是求之不得的。化些微学费就可以从老师处,直接学到一门终生受用的艺术,实在是很化算的。而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些,如没有师友可指点时,也就只有自学一途了。当然这付出,不论时间或金钱都是很大的;而所需的恒心毅力,更不是容易坚忍久持的。所以,希望有师可从的琴友能珍之惜之,认真学习。
这里仅谈谈个人的自学经验,以供自学者参考:
本人生长在马来西亚,在这蛮荒小国里,对古琴之陌生可想而知。而和古琴的结缘,却可追溯到1962年,还在读中学时:在书局里翻到了《古琴曲汇编》,那时只认识‘阳关三叠’一曲(曾听过依琴歌改编的合唱曲),其他不甚了了。买回家后,曾化大时间,把几首著名琴曲从线谱译为简谱,还是哼不出所以然来。几年后,得到‘流水’和‘忆故人’的黑胶唱片,对着乐谱听,也是不得要领。之后因学习琵琶等民族乐器,古琴就淡忘了;不过这两首琴曲给我印象之深,即使数十年后,还是经常萦绕脑海挥之不去。
1983年我国(马来西亚)中国音乐史家陈蕾士教授(当时任教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乘回国度假时,在本地马来亚大学的中文系里,作了一个古琴讲座。我闻讯得知,特地放下工作开溜去旁听了两小时。听了他弹了‘梅花三弄’、‘渔樵问答’、‘乌夜啼’三曲。这是第一次看到琴人弹琴,学琴之念又浮上来了。然而马来西亚这文化沙漠里,那来古琴,那来老师?陈教授又远在香港,求教不得,唯有自学。
幸好那时已读过张世彬的《中国音乐史论述稿》中的指法说明,也看过《中国古代音乐史料辑要》中的《三才图会》的指法图谱;对古琴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来又在友人处发现到他收藏的初版《古琴曲集》,即刻影印下来,作为学琴的依据。这样蹭腾了三年,直到1986年,才从朋友处借来一床摆设用的琴。揣摩了上弦方法,从古筝弦里选配了七条弦,化了整天时间,总算把弦张上了。弹几下,闷闷地回响几声。再对对徽位,完全不合,原来是以大琴的尺寸配在小琴上;只好暂时用粘纸另作徽记。也不理什么打弦或抗指,就这样弹起琴来了。
以《古琴曲集》为据,从‘关山乐’、‘秋风辞’、‘阳关三叠’等琴歌开始,然后直接学沙落雁’、‘渔樵问答’等著名琴曲,甚至‘流水’、‘龙翔操’等难度高的大曲;四年时间学了大小近三十曲。而练习用琴已改为乐器厂生产的‘九霄环佩’,这类琴岳山都较高,磨低后配上一套‘上音’弦,弹起来还称手;发音宏亮,比早先那床摆设琴好多了。过后,又从台湾友人处,让得扬州琴人制作小琴一床,按弹合度,音色古朴,这才算得上合乎练习标准的古琴。这琴随我七八年,直至六年前得到了明代老琴后,才借与友人弹学。
1990年偶有机缘,到台北参加孙毓芹艺师纪念活动,看到了大陆、台湾、香港三地琴家的演奏,这才体会到古琴并不能像琵琶古筝那样弹,而自己几年来的工夫,只是弹个轮廓而已,离弹好琴曲还有很大的距离。自此,重新研究琢磨弹琴技法,从《桐心阁指法析微》里体会良多,细析出各指法要领。这时也开始直接以减字谱为据,将所学过的部分琴曲重新按弹,从而对乐曲细部的处理才有较深刻的认识。当然,对琴学的学习更是重要,那时期凡有古琴的资料,都曾化大精神深入学习,务求有所得。窃自认为理论是基础,即使是极感性的古琴艺术,也只有在根固的理论基础上

琴小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jy0415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