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总供求模型表述一般物价水平与总供求数量之间的关系。与微观经济学单个商品的供求模型形同而质异。
不同学派对影响AD和AS的因素,对AD和AS的重要性有不同的看法和解释,但都把AD-AS模型作为分析宏观经济问题的基本工具。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其他因素
价格水平和成本
潜在产出
资本、劳动、技术
总需求
总供给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相互作用
产出
就业与失业
价格与通货膨胀
外贸……
主要内容
第一节总需求曲线
第二节总供给曲线
第三节总供求模型
第四节总供求模型与我国宏观经济状况
一、概念
1、总需求量与总需求的区分
总需求量:可以用一个具体数字来表示,也相当于总支出这个概念。
总需求:反映一种关系,即实际GDP的需求量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不能用具体数字表示。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国外需求
2、表述方式:总需求函数与总需求曲线
二、沿着总需求曲线的变动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物价水平变动引起总需求量变动
财富效应(实际余额效应)
价格—货币余额的真实购买力—财富—支出
利率效应
价格—货币交易需求—利率—投资和产出
净出口效应(国际替代)
税负
价格—名义收入—适用税率—可支配收入—消费
三、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当物价水平不变时,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总需求量变动
影响因素:
利率
预期通货膨胀
汇率
预期未来利润
货币量-------------------------------货币政策
政府对物品与劳务的需求
税收与转移支付
人口
总财产
财政政策
长期
事例:我国对某些福利分配制度的改革措施,对人们未来预期以及消费需求产生了显著影响
1994年5月,《关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高校收费体制并轨,取消以前的公费、自费双轨制
1994年7月,《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
1994年12月,在江苏镇江和江西九江进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试点,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
1995、1996年,上述改革措施推广实行
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深化,增加了城镇职工下岗和失业风险
1997年,出现总需求不足的通货紧缩
四、IS-LM模型与总需求曲线
物价—实际货币量—利率—投资和总支出
公式推导
图形推导
小结
重点是理解总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
课后作业
查找中国近年来与总需求有关的数据
提示:
总需求:消费、投资、净出口、政府购买支出、货币量
第六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课件·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