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诗经》安师大古代文学.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古代文学史《诗经》第一节《诗经》的编定、流传与讲授一、《诗经》的产生时间与区域产生时间:周初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涉及区域: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五省及湖北北部、安徽北部。二、《诗经》的成书献诗说《国语·周语上》: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采诗说《汉书·艺文志》: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删诗说《论语·子罕》:吾自卫反,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三、三家诗与毛诗三家诗:鲁(申培)、齐(辕固)、韩(韩婴)诗。(古文)毛诗(毛亨、毛苌)。(今文)四、《诗经》的传授其一,《诗经》作为经学:汉学、宋学。"汉学”是汉、唐经学研究的主流。代表著作是《毛诗序》、《毛诗郑笺》和《毛诗正义》。“汉学”讲政治美、刺,就部分作品而言,可谓深刻入理,但其以政治色彩对诗三百予以经纬,是失之偏颇的。“宋学”是宋、元、明经学研究的主流。“宋学”不满专讲美、刺的毛、郑《诗》学,集中批评《毛诗序》。“宋学”的功劳在于正确指出《诗经》中国风、小雅中存在的大量抒情性的民间歌谣,但宋代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指出这些诗为淫奔之诗,并且在以理说《诗》时,常常脱离训诂,随意解诗,显得空洞而迂腐。其二,《诗经》作为文学:体裁、语言、表现手法、风神意境。A.《诗经》的体裁。晋人挚虞《文章流别论》说《诗经》“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九言”,但“率以四言为体,而时有一句二句在四言之间。”B.《诗经》的语言。刘勰《文心雕龙·物色》对《诗经》中的叠字、双声叠韵、形容词的艺术特点作了精当的分析。C.《诗经》的表现手法。《毛诗序》已有诗之六义的说法。此外,古人对诗之赋、比、兴谈得最多,此处不一而举。D.《诗经》的风神意境。清人潘德舆《养一斋诗话》以为《诗经》委婉致讽,系情现实;情动于衷,缘情而发;语调天然,文风纯朴;诗味悠长,耐人寻绎。《诗经》的分类一、“六义说”1、六义说源出《毛诗序》:“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2、孔颖达《毛诗正义》以为风、雅、颂是《诗经》的体制或分类,而赋、比、兴是《诗经》中具体诗篇中所运用的不同艺术手法。《诗经》正是用赋、比、兴三种手法来成就风、雅、颂三种体制的,即用三体三用说,完型了“六义”之内涵。二、“风雅颂”说传统上对风、雅、颂的分类有两种标准:其一,“功用说”--汉唐及以前。(1)《风》的功用是教化。《毛诗序》:“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上以风化下。”(2)《雅》的功用是纠察王者的政治。《毛诗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3)《颂》的功用是赞美神灵、歌颂王者。《毛诗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其二,“曲调说”--宋代及以下。“曲调说”由宋人郑樵首倡。其《诗辨妄》云:“乡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此后朱熹、阮元、梁启超、王国维沿此继续开拓,《诗经》的分类问题日益明朗。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颂”是宗庙祭祀之乐。第三节《诗经》的表现手法与艺术特色一、艺术手法:赋、比、兴1、朱熹:“赋者,敷陈其事以直言之也。”(《诗集传》卷一)“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诗集传》卷一)“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

--《诗经》安师大古代文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一花一叶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19-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