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城市构成的三要素:人口、产业、行政城市形成的根本动力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劳动大分工。城市的发展历史进程原始聚落――城市雏形――小城镇――中型城市――大城市――大都市连绵区、世界城市或全球城市对城市的认识1城市是人类聚居的形式:无论城市进化到什么程度,其中包含了多么复杂的功能,城市过去是人类居住生活的场所,今后依然是。明确了城市的这种基本性质实际上也就形成了我们“以人为本”的看待城市,解决问题的基本出发点。2城市是一定区域的中心:城市是一定地域中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同范围中心的职能;因此,任何规模或等级的城市都是一定区域的中心3城市是以非农业活动为主,是区别于农村的社会组织形式4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摇篮5聚集的人口不是由血统的或宗族的关系所组成,而是构成复杂的社会关系。城市化一般简单地解释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B、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C、农业产业转换为非农产业;D、城市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的扩散过程。城市化也可以称为城镇化,因为城市与镇均是城市型的居民点,均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其区别仅是文章使用的习惯或其规模的不同。城市化定义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城市化的类型1向心型城市化与离心型城市化2外延型城市化和飞地型城市化3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4积极型城市化与消极型城市化5自上而下型城市化与自下而上型城市化城市化的指标和测度一是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征城市化;二是用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征城市化。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呈S曲线;2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3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的增长成正比;4城市化水平高,建立在第一、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市化的速度缓慢,较长时间城市化才能达到30%;中期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化水平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到60%以上;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中工业的发展、技术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当代世界城市化的主要特征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2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大都市带出现3郊区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现象的出现4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仍以农村向城市迁移为主《周礼•考工记》(成书于战载周代官职制度的书籍)“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解释: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涂)能同时并行九辆马车)。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南面是朝廷宫室,北面是市场和居民区。朝廷和宫室市场占地一百亩。周王城图反映了“王者居中”和严谨对称的规划原则。唐长安城体现了《》中记载的城市形制规则。1)中轴线对称格局;2)东西两市;3)规整的方格路网,东南西三面各有三处城门;4)居住分布采用里坊制,共有100多个里坊,设置坊墙,坊门朝开夕闭,坊内的道路呈“十字型”或者“一字型”。北宋东京汴梁采
城市规划原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