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中国金融宏观审慎监管
组织模式的思考
张华
四川银监局四川成都
摘重:综合经营趋势下新风险和监管空白引致的复杂系统性风险隐患是构建宏观审慎监管的内在要求,金融危机后国际规则
和金融监管体制变革是催生中国金融监管体制进一步完善的外在压力。当前中国金融宏观审慎监管组织模式构建应充分考虑中
国金融监管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和宏观审慎监管目标等要素,在保留现有分业监管体制下,建立监管部门和中央银行、财政部
之间正式的监管协调制度,加强对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监管。
关键词:综合经营宏观审慎监管组织模式
一
、构建金融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风险最有效的防线。即使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每个机构都可能
满足该行业的单一监管的要求,也可能因为复杂组织结构下交
国际金融自由化和一体化、市场需求多元化以及监管部叉持股带来的资本金重复计算即双重杠杆风险,或者控
门从监管政策上出现了鼓励金融创新和试点的导向,孕育着股公司发债筹资作为资本金投入子公司,使整个集团范围的资
深化不断加深中国金融综合经营的压力和动力。综合经营趋本不充足。
。关联交易形成金融控股集团内机构风险
观审慎监管的内在要求,金融危机后国际规则和金融监管体传染的重要纽带和途径。金融控股集团内部的风险传染效
制变革是催生中国金融监管体制进一步完善的外在压力。应,即集团内一成员机构的危机向另一个成员机构的传输过
一综合经营可能引致的系统性风险隐患程,包括因基本经济状况联系为媒介的风险传染溢出效应
系统性金融风险通常指金融风险从一个机构传递到多家传染和因心理预期和声誉外溢所引起的风险传染纯风险
机构,从一个市场蔓延到多个市场,从而使整个金融体系变传染。风险管理的滞后反应使得金融控股集团内部风险传
得极为脆弱的可能性。区别于分业经营下单体机构面临的诸染的阻力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金融控股集团的风险传
如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的一般风险,综合经营的特殊风险染。
体现在: .利益冲突。利益冲突是指包括股东、经理层、社会
.道德风险。产生途径可能有三种:第一,受金融安公众、债权人、消费者在内的各种金融机构利益相关者之间
全网保护的金融机构其高风险经营的收益远远大于其高风险的利益不协调,综合经营中的利益冲突主要指因从事两种以
经营失败的成本,加上金融机构利益相关者在公共安全网保上不同业务而引起客户、公众投资者和企业之间的利益不协
护机制下缺乏足够的动力去监督金融机构,最终金融机构道调,如投资者贷款、捆绑销售和客户信息滥用。利益冲突的
德风险侵害公共安全网,将其损失转嫁由全社会纳税人和部实质是利益相关者由于委托代理而引起忠诚度和利害关系的
分市场主体承担。第二,不受安全网保护的机构在经营不善不协调。
或风险巨大的情况下,尽可能将风险通过内部关联交易转移综合经营形成的各类规模庞大的金融控股集团不但增加
到受安全网保护的金融控股集团成员机构,然后通过受安全了金融系统的集中度, 同时其跨市场、跨机构和跨境经营,
网保护的机构将风险和损失转移由外部的市场主体和社会公缩小金融机构之间的差异,增加了系统相互关联性,增加了
众承担。第三, 因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带来的金融控股集团风险传染的复杂性和敏感性
对当前中国金融宏观审慎监管组织模式的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