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江区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快推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根据《农业部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农科教发〔2015〕1号)、《福建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闽政〔2015〕26号)、《福建省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闽农牧〔2015〕142号)和《泉州市农业局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泉农综〔2015〕56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政府和市政府有关水污染防治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深入实施生态区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决策,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按照生态优先、创新驱动、依法治理、惠及民生、保障安全的指导方针,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农业,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依靠拼资源消耗、拼农资投入、拼生态环境的粗放经营,尽快转到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的集约经营上来,坚持生产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创新驱动与依法治理相协同、当前治理与长期保护相统一、试点先行与示范推广相统筹、市场机制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强化政府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农户)主体责任,坚决打赢农业面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洛江做出更大的贡献。二、主要目标(一)工作目标力争到2020年我区农业面源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一控”,即农业用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节水农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两减”,即化肥和农药使用量有效减少,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持续提高;“三基本”即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常态化、制度化运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模式和运行机制基本建立,农业资源环境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明显提高,农业生态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农业生态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二),全面完成禁养区内生猪养殖场关闭拆除任务;关闭拆除可养区内存栏250头以下未提出改造方案或改造后仍不能达标排放的生猪养殖户。,全面完成存栏500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2018年底前,全面完成可养区内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存栏250以上)标准化改造,全区规模化养殖场基本实现达标排放或零排放。,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全面覆盖补助政策到位面100%,全区基本实现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以上,经济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配方肥、专用肥等新型肥料产品推广率达40%以上,肥料利用率达40%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3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0%以上、农药利用率均达40%以上,主要农作物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以上,农膜回收率达80%以上。,。三、重点任务(一)推进养殖污染防治按照《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猪养殖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六条措施的通知》(闽政〔2014〕44号)
洛江区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