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级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城市设计方向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论城市设计的运行保障体系
【摘要
本文是我们专题小组的第一部分,概述城市设计运行保障体系的概念缘起、
要素组成和相互关系、运行方式等基本性内容,其他四篇针对各个要素进行更深
入的研究。
在城市设计进入纵深发展的新时期,“城市设计成果无法实施到位”是目前
我国城市设计理论和实践都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尝试在城市设计过程论的
基础上提出城市设计运行保障体系理论,期望突破专业的束缚,在运行环境方面
为城市设计过程整理一个相对完善的外部体制的支撑体系。
第一部分是绪言,在对五六十年代以来,国外典型发达国家的最新城市设计
理论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比较我国目前城市设计存在的巨大理论缺
损,引出城市设计运行保障体系的概念。
第二部分是对运行保障体系概念的理论定位,认为城市设计是物质性过程和
社会性过程的综合,突现社会性要素对城市设计过程的重要影响,并在这个二维
过程理论基础上,明确运行保障体系地位和相对关系。
第三部分针对运行保障体系内的四大要素进行展开论述,着重其概念内涵,
并对我国在该领域存在的问题作简单总结。
第四部分介绍运行保障体系的过程组织机制的概念和方法论特征,并举了四
个例子加以说明。
第五部分是策略部分,探讨在我国目前条件下,构建运行保障体系的可操作
性。在运行保障体系理论的基础上重新认识“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一体化”,并
在层级对应、过程组织、体系要素三个层面对“一体化”的过程、范畴、方法作
详细说明。
本文是系列论文的概论,重点在于运行保障体系概念的提出和定位,很多要
素与内容需要在专题小组其他成员论文中得以展开论述。
【关键词】运行保障体系城市设计城市设计过程
浙江大学级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城市设计方向硕士学位毕业论文一一
工
知识水坝为您整理
浙江大学级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城市设计方向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第一章。绪论
战后国外城市设计发展新趋势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达国家经过恢复、重建,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也
积累了足够的财力、物力用于城市建设,使许多城市继工业革命以后又一次获得
了高速发展,然而,由于过度依循形体决定论的建设思路,重视外显的建设规模
和速度,忽视了城市内在环境品质和文化内涵,导致城市中心衰退,历史文化遗
产受到威胁,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才再一次提出城市设计这一“古己有之”
的主题。”。这是五、六十年代国外发达国家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同时也是城市设
计在国外真正从空想理论转化为建设实践的时期。王建国先生的这段描述令人不
禁想起了目前国内城市设计所面临的十分相似的境遇,国外发达国家所经历的半
个世纪的实践、改革和再实践的经验积累,或多或少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财
富。
美国—区划发展
美国城市设计作为公共政策登场以来,至今已有一千多个城市实施了城市设
计制度与审查许可制度。美国各城市并没有城市设计的专门法规,有关城市设计
的法令大多包括在“土地利用区划管理规则”以及“土地细分
规则”中。。
“土地利用区划管理规则”简称区划法是美国城市设
计控制的一大特色,它见证了美国城市设计发展的历史,体现了自下而上的地方
自治型模式。
年区划法在纽约诞生,解决了城市无序膨胀和城市美化的问题,规定相
对简单,主要包括建筑高度与建筑后退控制,以及土地使用用途的相容性规定。
①工建国,《城市设计》
,吕斌,国外城市设计制度与城市设计总体规划,国外城市规划,
知识水坝为您整理
浙江大学级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城市设计方向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年,美国最高法院确立区划的地位和作用保护公众健康、安全和福利,
必须随时间和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体现历时性特征。伊利尔沙里宁成为美国
城市设计务实派的代表人物,倡导对城市问题按三维空间要求全面考虑。
年,纽约市经过长达年的研究和公众听证,采用新的区划法,引入
了“容积率”概念,以决定每块用地上的最大建筑面积。
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乔纳森· 巴奈特成为美国城市设计的领军人物,他于
年在纽约市组成美国第一所城市设计机构—城市设计工作小组,进行了
广泛的城市设计实践,对区划法作了创造性的补充和发展。在年出版的著
作《城市设计导引中提出了“设计城市
而不是设计建筑”的著名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认为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受到社
会多种力量综合影响的结果,倡导城市设计师接受广
论城市设计的运行保障体系(可复制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