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前言病理诊断原则外科治疗原则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原则随访原则,附件:病理报告模板前言在随后的4年里,CSCO胃肠间质瘤专家委员会多次组织专家讨论,在2013版诊治共识基础之上,根据最新的文献资料进行修改补充,广泛征求意见,由此形成中国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共识(2017年版),;29(4):281-,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GIST)的诊断、治疗和研究进展迅速,为进一步推动GIST的规范化诊治,建立包括病理科、影像科、外科、肿瘤内科和消化内科等在内的多学科合作模式,有必要制定专家共识或临床实践指南作为重要参考2011版和2013版诊断治疗共识2011版、2013版诊治共识在既往中国胃肠间质瘤临床操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17版诊断治疗共识GIST的定义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和临床表现:可以从良性至恶性免疫组化检测:通常表达CD117和DOG1大多数病例具有c-kit或PDGFRA活化突变少数病例涉及其他分子改变,包括SDH、BRAF、NF1和K/N-;29(4):281-*对于直径≥2cm的肿瘤组织,必须每隔1cm予以切开,以达到充分固定取得组织标本足够中性10%福尔马林液完全浸泡固定有条件的单位,;29(4):281-—组织学组织学依据瘤细胞的形态通常将GIST分为3大类:梭形细胞型(70%)上皮样型(20%)混合型(10%)少数病例可含有多形性细胞,常见于上皮样GIST内间质可呈硬化性,尤见于伴有钙化的小肿瘤,;29(4):281-:大片坏死、囊变肿瘤细胞密度减低间质胶原化、炎症细胞浸润靶向治疗后组织学效应评价(根据坏死变性区域所占比例):①轻微效应,0-10%②低度效应,>10%,<50%③中度效应,>50%,≤90%④高度效应,>90%;29(4):281-—免疫组化常规工作中推荐联合采用这5项标记物CD117阳性率为94%-98%DOG1阳性率为94%-96%多数梭形细胞GIST(特别是胃GIST);29(4):281-(琥珀酸脱氢酶B)Ki67CD117和DOG1建议加用阳性对照GIST的分子检测基因检测适应症:经手术切除的原发性GIST,术后病理评估为中-高危,拟行靶向治疗;术前评估拟先予以靶向治疗者;所有初次诊断的转移性GIST,拟行靶向治疗;继发性耐药需要重新检测;鉴别野生型GIST;鉴别同时性和异时性多原发GIST;疑难病例行c-kit或PDGFRA突变分析,以帮助明确是否为GIST。;29(4):281-293.
中国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共识(2017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