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维生素.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2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维生素
Vitamin
1
目的和要求
掌握维生素A,C的性质、代谢、生理功能、缺乏病、营养学评价;食物来源和供给。
重点和难点
重点:维生素A,C的有关内容(生
理功能、缺乏症、人体营养评价指标及食物来源。
难点:维生素A的生理功能及机理。
2
一、概述
维生素(vitamin)是机体维持正常功能及细胞内特异代谢反应所必需,但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很少,必需由食物供给的一类微量低分子量有机物质。
维生素分子很小,含量也很少,但功能却极为强大,某些功能还处于不断发现之中。
维生素的种类很多,化学结构各不相同,在生理上既不是构成各种组织的主要原料,也不是体内的能量来源,然而它在能量产生的反应中以及调节机体物质代谢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
命名
维生素一被发现,就被命名了,而且很多还被冠以各种字母和数字。这导致至今仍然存在维生素命名的混乱。一种维生素可有多种名称。
按发现的历史顺序,以英文字母顺序命名,如维生素A、B、C、D、E等;
按其生理功能命名,如抗坏血酸、抗干眼病维生素和抗凝血维生素等;
按其化学结构命名,如视黄醇、硫胺素和核黄素等。
4
维生素的共同特点
以本体或前体形式(维生素原 provitamin)存在于天然食物中。
不能在体内合成(维生素D除外,维生素K、B6) ,也不能大量贮存,必须食物提供。
机体需要量甚微,人体只需少量即可满足生理需要,但在调节机体代谢方面起重要作用。但绝不能缺少,否则可引起相应的维生素缺乏症。
不构成组织,也不提供能量。
多以辅酶或辅基的形式参与酶功能。
有的具有几种结构相近、活性相同的化合物。
5
分类 脂溶性水溶性 维生素A (视黄醇) 维生素B1 (硫胺素) D (钙化醇) B2 (核黄素) E (生育酚) PP (烟(尼可)酸、酰胺) K (叶绿醌) B6 (吡哆醇、醛、胺) B12 (钴胺素) 泛酸 M 叶酸 H 生物素 胆碱 维生素C(抗坏血酸)
6
各类特点:
溶解性赋予维生素许多特征,决定了它们吸收和在血液循环运输的方式,是否在体内贮存,以及从体内容易流失的程度。
1、脂溶性
溶于脂肪及有机溶剂,在食物中常于脂类共存。脂溶性维生素与脂肪类似,被淋巴组织吸收,依靠各种蛋白质载体在血液中进行运输。脂溶性维生素可以与其他脂肪一起贮存在肝脏和脂肪组织,由于可以贮存,所以其中某些维生素可积累到毒性浓度。
7
2、水溶性 溶于水,一般可直接吸收进入血液中,自由地进行转移。多数都不能在组织中大量贮存。本身及其代谢产物较易从尿中排出,因此可通过尿中维生素的检测而了解机体代谢情况。过量的部分会通过尿液排出。因此水溶性维生素直接产生的毒性危险不像脂溶性维生素那样大,当然高剂量情况除外。
3、类维生素
有些化合物,具有生物活性,有人称之为“类维生素”,如类黄酮、肉碱、牛磺酸等。(婴幼儿、早产儿需补充)
8
维生素缺乏
当某种维生素长期摄入过低时会发生维生素缺乏症。在营养素缺乏中以维生素缺乏最为多见,维生素缺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缺乏分类
(1)原发性维生素缺乏继发性维生素缺乏。
(2)临床缺乏与亚临床缺乏。
9
维生素缺乏的原因
可由于膳食中供给不足或挑食、偏食而引起。膳食中维生素含量取决于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在生产、加工、储存、烹调时丢失或破坏的程度。
摄入不足: 人体吸收利用降低 维生素需要量增高 存在抗维生素物质
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如胆汁分泌受限可妨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先天性吸收机制的缺陷。
特殊人群、特殊环境条件下生活、工作的人群,以及某些疾病、使用药物等。
部分维生素可由于一些称之为抗维生素的化合物的存在而无法发挥作用,甚至使机体出现维生素缺乏症。如生蛋清中含有抗生物素蛋白,可与生物素紧密结合而使之失活等。
10

维生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实用文库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