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金融开放跟中国城市的国际化进程.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金融开放与中国城市的国际化进程:外资金融机构的区位研究汪明峰1引言改革开放二十余年,外资企业在中国迅速发展,外资金融机构也随之纷纷进入。这些外资金融机构,为我国引进了大量的资金及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大量的关于利用外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资企业的区位研究也集中于制造业企业,而较少对外资金融机构进行研究。一些文献(赵京霞、俞雄飞,1996;牟益斌,1999;朱国庆,1999;廖笑非,2000)在论述引进外资银行的策略时,都简要提及了外资金融机构的地域分布问题,但未深入探讨。来自地理学的研究(李静、丁四保,2000)在探讨我国银行机构的国际化分布问题时,分析了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分布现状和条件。此外,较多的城市研究论文(庞效民,1996;周一星,2000)则将一个城市所拥有的外资金融机构数作为一项评价国际城市的指标。基于已有的研究和资料,本文试图对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各城市的区位选择及发展趋势作一初步研究1。2中国的金融开放历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开始起步,外资金融机构陆续进入中国市场。伴随着开放领域和地域的逐步扩大,外资金融机构的发展至今已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戴相龙,1998;刘狄,1998;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0)。第一阶段(1979~1990年):1979年12月,日本进出口银行率先在北京设立代表处2,拉开了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序幕。1981年7月,开始批准外国金融机构在经济特区设立营业性分支机构。次年初,南洋商业银行率先在深圳设立了我国建国以后的第一家外资银行分行。随后,各国金融机构纷至沓来。到1990年底,在深圳、厦门、珠海、汕头、海口经济特区的外资营业性金融机构已达32家。这一时期,我国引进外资银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配合经济特区引进外资的需要。因此,这一阶段在特区设行的主要是香港的银行及少数传统上经营对华业务的欧美与日本银行。第二阶段(1990~1993年):1990年8月,为配合中央关于开发浦东的决策,经国务院批准,上海成为中国除经济特区以外率先获准引进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的沿海开放城市。解放前遗留下来的4家外资银行也获准重新登记,并扩大了营业范围。1991年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决策公布之后,经国务院批准,允许外资金融机构在大连、天津、青岛、南京、宁波、福州、和广州等7个城市设立营业性机构。上海引进了一家美国保险公司,开始了中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试点工作。第三阶段(1994年至今):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纵深发展,我国政府又将可以引进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的城市从沿海扩大到了一些内陆省会及经济中心城市。1994年8月,北京、沈阳、石家庄、西安、成都、重庆、武汉、合肥、苏州、杭州、昆明等11个中心城市经国务院批准允许外资银行设立营业性分支机构。至此,我国可以设立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的城市已增至24个。199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在上海浦东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1998年8月又批准经济特区的5家外资银行开办人民币业务。最终在1999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外资金融机构在华设立分支机构的城市地域限制。在经历了二十年的发展后,我国的

金融开放跟中国城市的国际化进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373566119
  • 文件大小246 KB
  • 时间2019-03-2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