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民国历史对当时建筑风格的影响课题组成员:吴骏、陈嘉豪、顾雨虹、曹昕竹、颜欢、张苑菁指导老师:谭海军内容提要:探究南京民国历史背景对其当时建筑风格的影响,体会抽象历史与其体历史时期产物之间的微妙关系目的了解南京民国历史和建筑培养历史探究的思维(缜密性、开放性等)意义通过对历史的探究,增强民族责任感通过对建筑的鉴赏,培养审美情趣更科学地保护民国建筑对当前的建筑设计有启示作用关键词民国建筑本课题组成员首先通过资料的查阅和实地走访,整理出来若干种建筑风格,包括“折衷主义”“国际式”。“欧美装饰主义”等。我们选取了几个较为典型的建筑风格及其代表建筑作重点介绍。欧洲折衷主义建筑该风格建筑较少。我们只查阅到原扬子饭店,也就是现在的下关区公安分局办公地,是折衷主义建筑中的代表作。它按照,西洋圆拱发券方式彻筑造型,模仿法国17-18世纪式样,由英国人柏耐登于1912—1914年建造。殖民时期建筑位于今鼓楼区中山路,169号的金陵中学(原汇文书院)是离我们生活较近的建筑群。但许多人不知道,它是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具有关国殖民期风格的建筑,屋顶也为法国双折式坡顶,具有浓郁的殖民时期的味道。(三)国标式代表建筑华江饭店(原首都饭店)坐落于中山北路178号。整体看上去很有现代信息。的确,它是国际式建筑,采用的是西方现代派造型,构思明快,简洁,是国民政府军政要员及国外宾客下榻之处。(四)西方古典式风格西方古典式风格出现在20世纪初期,代表建筑有总统俯,中央饭店以及东南大学的办公楼。该风格建筑扩大了大门和主楼之间的距离,是整个建筑看上去更加宽敞,气派。建筑以矮层为主,多为三层、四层的西方建筑。有的建筑在入口处还建有突出的门廊,简洁美观。(五)民族建筑新风格民族建筑新风格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代表建筑有原国立美术管,原国民政府,原国民大会堂(现南京市人民大会堂)等。该风格建筑的主新式建筑风格。要样式为建筑外观造型对称,大门和主体之间存有空地,给人以大气之感,建筑本身的装饰变的更加考究,玻璃窗变的整体大方,有效仿西方的壁画,大厅内置气派豪华,是民国时期显现的又一名建筑。(六)江南园林式风格同在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又一民国建筑风格是江南园林式风格,典型的是马歇尔公馆,现有军官居住。江南园林风格清秀,古典,雅致,精细,或假山堆积,或树林掩映,或花墙漏窗,或小桥流水,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外加具有西方特点的洋楼,并配以鹅卵石地面,别具一格,整理完毕后,本小组成员发现:南京民国的建筑设计深深地受到了西方建筑审美的影响,包括各个时期,而真正属于本民族的传统特色却较少。这一定与当时报历史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于是,我们查阅了当时与建筑有关的历史背景,另根据各个名建筑的介绍,整理出三点,这三点导致了民国建筑风格的大体走向。民国初年,欧美建筑续渐开拓其市场于中国各通口岸。中国建筑师留学欧美民国时期,有中国学者留学欧美,其中就包括一批建筑师。如:童容,曾赴美、英、法、德等国家深造。兴起由西方建筑师设计中国建筑的潮流前面在对建筑物的介绍中已提到,相当一部分建筑,由西方建筑师设计、建造。由于以上三点,所以南京民国建筑融入了许多西方建筑的流行元素,这也就是为什么百姓将民国建筑称为“洋房”的原因。即使是这样,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还是渗入到民国建筑的灵魂之中。例如在江南园林风格与民族建筑新风格之中保留了许多中国的特色。中西结合,现代建筑也在追求这样的一种搭配,这是可喜的。专业人士曾提出过这样的观点:中国建筑走向世界必须依靠两个根本,一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二是西方建筑思潮。南京民国建筑对于现代建筑有许多可鉴之处,这应该也是以史为鉴的一种形式吧。这就是本课题的一个很重要的意义所在。附:在我们研究的过程中,本小组成员归纳出以下三点局限性,在实地考查中深有体会。时代距离较近,一些建筑无法公开。如:马歇尔公馆。民国建筑的大部分设计者及当时的居住者很难找到,而现在的居住者对建筑历史了解甚少,造成了采访困难。部分民国建筑由于城市规划等原因面临或已被拆除,无法考查到实物相信这些是研究相关课题的人士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应积极寻找解决方法,故特此列出,参考文献筑专辑相关文献南京民国建筑的风格与形式摘要:从折衷主义建筑风格谈起,以南京的民国建筑,主要是以南京博物院的大殿的设计,营建为例,对南博建筑的装饰风格进行详细分析,和对局部细节的风格解析。全面展示其所体现的民国建筑语言。阐释折衷主义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体现和影响,强调空间与历史的关系。突出强调青砖这种建筑材料在设计中的丰富运用,和在形成特定历史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及在空间设计中,南博以及南博后来的修复扩建工程中,应关注空间设计中对人们历史情感的人文关怀,以及展示和延续民国建筑语言和对历史片段的保存。一、南京民国建筑的历史
民国建筑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