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是后来者的养料——读《大败局》有感一年一度的央视黄金资源广告招标结果前段时间揭晓,经过近12个小时的招标,2012年中央电视台黄金资源广告招标预售总额达到142亿,创十八年来新高。感慨中国企业家的慷慨之余,我不禁想起吴晓波先生写的《大败局》一书。在摆脱旧体制束缚的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企业界和企业家形成了一种非理性的市场运营模式和思维,整个企业界弥漫在一种不可遏制的投资与扩张的冲动之中,上演了一出令世界瞩目的中国企业崛起大戏。然而正是这种激情和冲动让中国企业数度经历了从神话到噩梦的轮回,无数巨型企业轰然瓦解,“泰坦尼克现象”此起彼伏,中国市场被推向新的无序与盲从。《大败局》一书便是作者研习过去二十年所发生的最著名的中国企业失败案例的思想结晶。在那个年代,曾经激动人心的大企业如作为央视标王的山东秦池酒和爱多VCD、无数青年崇拜的史玉柱的巨人集团、保健品行业的巨头三株口服液等等在改革开放之初都迅速崛起并在各自领域独领风骚,然而他们又同样在经历巨大辉煌之后迅速陨落。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企业和企业家难逃这种惨烈的结局呢?本书作者给了我们答案,那就是普遍缺乏道德感和人文关怀意识,普遍缺乏对规律和秩序的尊重,普遍缺乏系统的职业精神。作者总结的“失败基因”可谓是一针见血,中国企业家在追求高额利润和急剧规模扩张的心态下不注重自身产品质量的提高和道德意识的建立,热衷于资本运作、金融操盘,企图通过破坏市场规则达到目标,这些问题即使现在看来,也是制约中国企业和企业家深度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弄潮儿当作失败者来看待,作者在编写此书时始终怀着一种尊重而感动的心情来面对每位在风雨中前行或跌倒的中国企业家,对他们的悲壮之举亦给与了真诚的理解和掌声。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说,这不是一本阐述真理和发现真理的书,它仅仅是记载了一些著名的灾难,希望后来人能够从这些崩塌的帝国废墟中寻找到重新出发的起点、勇气和免倒覆辙的启示。在新一轮名营企业异军突起的大潮中,中国企业家有必要学习前辈们的经验和教训,避免陷入盲目的声势扩张而不注重内在品质修养的冲动之中,专心致力于建立良好的道德秩序和培养企业内部的道德责任,以一种企业家的理性智慧打造自己的帝国。
失败是后来者的养料——读《大败局》有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