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程论文(作业)常用毒性中药炮制的研究进展在我国中医药学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沉淀中,毒性中药在疾病疗上始终占有重要的一席。毒性中药对于疾病防治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是毒性中药作用具有双重性,其或起沉病、愈顽疾,或使人中毒、致残、致死,故毒药之利与害,在于是否巧用、善用。而中药炮制,是降低或消除药物毒性的重要手段,尤其是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药物化学成分及毒理作用的逐渐明确,更可通过炮制方法来进行控制,确保用药安全。因而了解毒性中药炮制原理,掌握有毒中药的正确炮制方法,能使中药材更符合治疗需要,充分地发挥疗效,同时也是保证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对于毒性中药的炮制,人们积累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方法。1毒性药物炮制的目的毒性药物炮制的目的,主要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简单的说,就是要减低或转变毒性成分。许多中药材的毒性成分,同时又是有效成分,炮制的目的是使这些既有毒又有效的成分,控制到一个相当的量,用于临床安全有效,例如:炮制马钱子,主要目的是降低士的宁的含量,并使之酥脆,便于入丸散。《中国药典》的规定也是主要以士的宁的含量来控制生药的含量,使毒性成分含量降低。例如:川乌的浸漂,主要成分乌头碱生成次乌头碱和乌头原碱,同样具有祛风湿镇痛的作用,但毒性降低。2毒性中药的炮制方法我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就有“药有……,有毒,无毒”,“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的记载。归纳毒药的加工炮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此类药物需通过炮制将其含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即通过炒、煨、砂烫、蒸煮等方法,加热破坏、减少或转化毒性物质,从而达到去毒的目的。马钱子通过砂烫至表面呈棕褐色或深褐色,内部鼓起成小泡后,使生品所含的番木鳖碱和马钱子碱受热分解破坏,据报告,含马钱子炮制品的中成药,一次服用剂量含士的宁控制在6mg左右,既可达到治疗目的,又不致引起中毒反应。乌头经煎煮后,可使剧毒的双酯型性生物碱转化为单酯型或胺醇型生物碱。干漆中含漆酚达50%~60%,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毒性,因而不宜生用,经煅制后,降低了毒性、刺激性,用于破瘀通经、去瘀杀虫。斑蝥、红娘虫、青娘虫经制后,所含的毒性成份—斑蝥素(84℃即升华)部分升华,方可供药用。,用于所含毒性成分为该药治疗成分的前体物质的中药。对这类中药经过一定的炮制方法炮制后,将其毒性成分转变为毒性较低成分或有效治疗成分。将有毒中药在较多量的水中浸泡,不断翻动,多换水,以漂去所含的某些毒质。适用于所含的毒性成份易溶于水或较易溶于水中的药物,如川乌、草乌、半夏、南星、附子等。乌头临床作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药,含多种生物碱,其中双脂型乌头碱毒性最强,苯甲酰单脂型乌头碱毒性较小,乌头原碱类则毒性很弱或几乎无毒,脂碱型乌头碱虽比双脂型乌头碱毒性小,但仍具相当毒性。中国药典2005版规定炮制方法为用水浸泡至无干心,再蒸或加水煮沸,炮制原理主要是通过加水、加热处理,使极毒的双脂型乌头碱类水解或分解成毒性较低的苯甲酰单脂型乌头碱类和几乎无毒性的乌头原碱。半夏生服能刺激咽喉,引起失音,且对粘膜有强烈的刺激性,出现呕吐等。古代最早采用“汤洗”的方法去毒,此法从汉代到唐代为半夏的主要炮制方法。后人又逐渐采用生姜、甘草、白矾、石灰等辅料长时间浸泡、漂洗
有毒中药的炮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