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黄鹤楼送别(教学案例).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创设情境,以读见悟,读中体情——《黄鹤楼送别》教学案例[案例描述]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精读课文,感受诗人与朋友话别的情景。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感。积累一些有关友谊的古诗。初步领悟何为真正的友谊。教学准备:学生: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搜集反映朋友间友谊的古诗,并制作成书签,朗读并尝试背诵老师推荐的古诗《赠孟浩然》;教师:制作课件和书签,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教学过程: (音乐《送别》为此课的前奏。)一、复习引入,初步设疑: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为好朋友送别,李白的心情非常激动,他吟出这样一首诗课件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⑴自读古诗,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⑵交流自己的问题。(课始通过复习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并初步设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创设情境,精读悟情。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体会李白、孟浩然当时的心情,重点理解何为“依依惜别”。我感到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是文章的精华所在,人物对话意蕴深厚,情谊浓浓,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自由倾吐表达。请欣赏这段的教学教学设计:师:离愁别绪在心底,情难启,口难开,可有些话总得说出口。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⒈生接读李白的话。(1)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品味6个“您”) (2)李白为什么如此敬仰孟浩然呢?从《赠孟浩然》这首中就能找到答案。谁来背一背?课件显示。赠孟浩然(李白)(3)请已经查阅到资料的同学介绍诗意。(揭示孟浩然的诗品、人品都很好。指导读出敬仰、赞美之情)(4)练习朗读李白的话(自己练习—指名2组代表表演读) 过渡:其实,孟夫子的内心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但他却把无限的眷恋深深地埋在心底,反而去宽慰自己的好朋友李白。他是怎样宽慰的? ⒉根据回答再出示句子: 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1)出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指导理解“知己”在文中指谁?) (2)“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这句话,在课文中就是指……生读(李白和孟浩然虽然分别了,但是他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3)你是怎样理解“永世不绝”的?(4)再次读孟浩然的话,领悟深远含义,他想告诉李白什么呢? (5)指导朗读。⒊分角色表演话别的情景。对于第四自然段的教学,我重点采用引读的方式,通过教师深情并茂的语言渲染,带领学生进入意境,达到“多情合一”的教育佳境。在指导学生用表演的形式理解“伫立”和“凝视远方”这两个词后,我用课件出示:李白伫立江边,凝视远方,目送好友渐渐远去,他想:()。(实践证明,此处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放飞心灵,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多元化的理解表达,进一步内化对文本的理解,教学效果好。)在集体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话锋一转:朋友已远行,从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见面啊,想到这,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出示并齐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以“李白把孟浩然送走了,你们的问题也解决了吗?”质疑,照应课始提出的问题,首尾呼应。学习至此,孩子们兴致盎然,争先恐后地想告诉大家自

黄鹤楼送别(教学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mm958758
  • 文件大小33 KB
  • 时间2019-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