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勤读多作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①,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
【译文】某年初,孙莘老结识了欧阳修,曾乘机拿写文章的事向他请教。欧阳修说:“没有别的方法,只有勤奋读书并经常写文章,自然会有长进;但是世上一般人的毛病是练笔的机会很少,还懒于读书,而且一篇文章写好后,马上要求它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成功的。文章缺点也用不着等着别人指出来,自己多练笔就能发现了。”
启示:文中所揭示的写作之道是多读多写,勤奋刻苦。
王勃展才
王勃著有《縢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①宿构矣。及以纸笔②巡让宾客,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④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悦:“亦是老先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⑤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⑥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译文:王勃写了一篇《縢王阁序》,当时年龄不过十四岁。都督阎伯屿不相信他(才华),王勃虽然也坐在宴席间,但是为了让自己的女婿在宾客面前显示才华,早就嘱咐他构思一篇序文。到了阎伯屿谦恭地拿着纸笔,一个一个地请客人写序文,而客人都谢辞了。轮到最后一个客人,是小小年纪的王勃,料想也不敢来接纸笔,但仍然把纸笔送了过去,颇显都督的“风度”。王勃却毫不客气地接过了纸笔。阎伯屿非常生气,然后满脸愠色地离开了宴会厅,私下则教属官观察动静,随时通报情况。当第一次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时,阎伯屿说,这是“老生常谈”;二次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时,未作声;三次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伯屿倏地站了起来:“天才!天才!他的文章可以传世了。”于是马上隆重宴请他,欢饮直至散场。
启示:
,展现自己的才华
,不能只以年纪、相貌判断一个人的能力
物各有短长
甘戊使于齐,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可事主不施用兵;骐骥、騄駬,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
译文:甘戊出使齐静罢了,你连自己过河都没有办法,还能给国王讲出什么好办法呢?”甘戊说:不是这样的,你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事物各自有它们的长处和短处;谨慎老实厚道忠诚的人,能辅助主人,不能被派去用兵;骐、骥、騄、駬这样的宝马,可以日行千里,而把它们放在家里,让它们去捕老鼠,竟连小猫都比不上;干将这样锋利的好剑,在天下人口中都可以听到它的名字,工匠用它劈削木头还比不上斧子。现在拿着船桨随着河流的波浪进退自如,我比不上你;游说有着几千辆马车的君主、有着几万辆马车的国王,你就比不上我了。
启示:每样东西都有各自的用处,应该要用其长处,发挥其特点。不能因为别人的短处而瞧不起别人,要学会取长补短。
孔子行道
孔子行道而息,马逸,食人之稼,野人取其马。子贡请往说之。毕辞,野人不听。有鄙人始事孔子者,曰:“请往说之。”因谓野人曰:“子不耕于东海,吾不耕于西海也,吾马何得不食子之禾?”其野人大说,相谓曰:“说皆如此其辩也,独和向之人?”解马而与之。
【译文】孔子走(累了)在路上休息,马逃脱了束缚,吃了别人的庄稼,农民把马牵去了。子贡(以能言善辩著称)请求去说服那农民,什么话都说了,那农民不理他那套。有个刚刚跟随孔子学习的粗俗的人,说:“请让我去跟他说吧。”便对那农民说:“您不是在东海种地,我不是在西海种地,我的马怎么可能会不吃你的庄稼呢?”那农民很开心,对他说:“说话都相你这么清楚就好了,怎么能像刚刚那个人那样!”解开马的缰绳就给了他。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待兔之类也。
译文: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棵树桩。一天,一只跑地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启示:偶然性不能代替必然性。还是要踏踏实实地做有意义的事。
击鼓戏民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
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译文:急的敌情,就击鼓将老百姓召集起来守城。
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100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