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轨道交通首期工程土建工程十三标白云路站-昆明北站区间隔离桩树根桩施工方案编制:复核:审批: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昆明市轨道交通首期工程土建施工十三标项目经理部二〇一一年四月第一章编制说明1、)《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0)评审稿》;2)《昆明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05~2020)》;3)《昆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06年9月)及昆明市政府批复(昆政复[2007]61号);4)《昆明市快速轨道交通骨干线网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2007年12月)及审查意见(昆规复[2008]67号);5)《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6)《昆明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8-2016年)》以及国家发改委、中咨公司、建设部对建设规划的批复及评估报告;7)《昆明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8-2016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以及国家环保部审查意见;8)《昆明市轨道交通首期工程勘察设计总承包项目勘察设计合同》(四设(2009)合计字01号);9)《昆明市轨道交通首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9年8月稿)(中国地铁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及评审意见;10)《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首期工程建设项目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2009年6月);11)《昆明市轨道交通首期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2009年7月);12)《昆明市轨道交通首期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会专家组意见》;13)有关会议纪要、公文及政府部门提供的基础资料;14)国家和地区有关规范、规程与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2)《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3)《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6)《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7)《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10)《铁路桥涵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设计规范》(-2005)11)《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J449-2005)12)《盾构法隧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46-2008)13)《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01)14)《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TCJ49-92)15)《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99-2003)16)《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17)《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140号)18)《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导则》(RISN-TG002-2006)19)《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BJ/T111-98)20)《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2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22)云南省、昆明市及地方有关法规、)地层岩性按照沉积年代,成因类型及岩性名称,勘察深度范围内自上而下可分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ml/4)、第四系全新统冲湖积层(Qal+pl/4)、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湖积层(Qal+pl/3)。(1)第四系全新人工填土层(Qml/4)填筑土、素填土<1>:褐黄、褐灰,稍密,湿;主要成份为粘性土夹碎石。多为路基填筑层,多数稍压实,属Ⅱ级普通土。在区段内连续分布,各钻孔基本均见及。~,~。分布在隧道顶部。(2)第四系全新统冲湖积层(Qal+pl/4)粉质粘土<2>3:褐灰、深灰,可塑,湿,具中压缩性;主要成份为粘粒,中部含有少量机质。属Ⅱ级普通土。属Ⅱ级普通土。大部分孔段分布。本层有13孔揭露:~,。~,~。分布在隧道顶板以上。泥炭质土<2>5:黑色,软塑,湿,高压缩性。含有机质。局部夹未完全分解腐殖物。局部为粘土。属Ⅰ级松土。本层仅有2孔揭露:~,。~,~。分布在隧道顶板以上。(3)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湖积层(Qal+pl/3)圆砾土<3>1:灰色,中密,饱和,顶部稍密,成份为石英、砂岩、玄武岩等,磨圆度较好,呈浑圆状,间隙充填为粘粒及砂,分选性较好。属Ⅲ级硬土。各钻孔均有揭露,~,。
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88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