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城市规划(精选).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财经学院财政学李晓梅2010410054如何进行城市规划目前中国的城镇化已进入中后期的特殊阶段,应摒弃初期广为流行的疾风暴雨式的“大开大发”、“大拆大建”,推行“微降解、微能源、微冲击、微更生、微交通、微创业、微绿地、微医疗、微农场、微调控”,这将成为城市转型、生态城和生态住宅规划建设的新原则。研究城市问题,首先明确城市是一个复杂的自适应系统。最早的城市是以建筑美学为主体形成的,当人类文明发展到工业革命的时期,功能主义的城市涌现,到现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在不断扩张,在功能主义的城市中出现能源枯竭,环境破坏,生态崩溃,大气污染等问题,人类的认识便慢慢转向生态文明,提出宜居生态城市,是一个以人为主体,与大自然共生,自组织系统为主的城市。自然界没有简单的事物,只有被人简化的事物,越简化我们就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越远。城市作为一种“组织”,其生存发展之道在于不断深化为最能发挥其功能的形态和找到最佳的“生态位”。未来不在历史的延长线上。我们是生活在未来的后面,城市的规划如果没有预见性,我们注定是失败的。两三百年前,香港就是一个村庄,但是现在经济无比发达;三十年前的深圳,就是一个小城,但是现在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城市,不认识到这种相互联系,那么城市规划最终会贻害历史。诺贝尔奖得主普利高津曾说,我们已经走入一个“确定性终结”的时代,必须树立把自然和创造性囊括在内的新自然法则,这种法则不再是基于确定性,而是基于偶然性。也正基于这种偶然性,可以判断出,未来并不在历史的延长线上,未来是一种动态的,不可捉摸的。城市的未来是一系列的不连续事件的积累,而规划只有承认和适应不可预见性,才有机会在21世纪获得成功。然而当前,不少地区的规划却是以可预见性来否定城市的突变与生存性,包括城市规划、土地管理。为了行动上的管理方便,不少城市形成了功能分区,尽管是简洁明了,充满秩序的,但实际上割裂了有机构成,形成富人区、贫民窟、城中村、民族村等的对立。“僵化的城市规划和算命先生式的审批制度早就不适应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以及充满变化的。”仇保兴说,只有通过规划、设计使我们的城市适应外部各种各样的干扰,最终成为百年建筑,百年历史,我们的城市这才是可持续的,低碳的。重建城市“微循环”大自然是充满了微循环,这种微循环是大自然的习性,而城市是人类狂妄自大的产物。正因为狂妄自大、无知的构筑,所以城市对生态的冲击极其巨大,80%的废气是城市排放,80%的能源是被城市消耗,80%的温室气体是城市造就,所以城市的转型就要解决这三个80%。实际上,在“十二”五规划中,拆迁法的改变正是一个关键的启发。显然,城镇化初期的大拆大建的弊端已经被人们深刻的认识到,接下来以城市为单元来实现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要求日益明确。首先要对微循环做微降解。垃圾的循环、水的循环、材料的循环,各种各样的循环,把城市恢复到大自然的微循环的状态。举个例子,在中文大学的旁边,就有一个污水厂,但大学每个楼宇都应该微循环,减轻这个污水厂的压力,把他的废气分解、回收、利用,燃烧转化成能源。第二是微能源。目前传统的集中电力供热,整体效率≤30%,我们用70%的能源消耗在输电系统,这是巨大的浪费。建筑的结构就是挡风挡太阳,但我们把风能、太阳能利用起来,这一切就会变得更美好。农村的房子是灰色的瓷土作为吸热墙,把太阳能吸收储存起来,晚上再把这个能源释放出

城市规划(精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漫山花海
  • 文件大小32 KB
  • 时间2019-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