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新泰一中张红【设计说明】:新课改提出了“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的教育理念。因此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学会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更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的认知、诵读、品味、鉴赏能力是一个既具备积累知识又蕴含审美情趣教育的过程。诗词教学本身就是审美过程,让学生在诵读揣摩品味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从而达到“无我之境”与诗歌所营造的意境相契合,与诗人的心息相通,完成对自我的审美提升。本课意在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与老师一起解读诗词,形成自己的感悟与体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一)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二)提高朗读能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2、过程和方法:师生合作鉴赏,注重探究提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深沉凝重却积极昂扬的心态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1、理解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2、通过朗读体会词风与伟人的豪情壮志。【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背景与作者,朗读诗词,品味语言与意境。【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他是领袖,他是共和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梅花瑞雪,战地黄花,如血残阳,神采飞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今朝的风流人物,他就是伟人毛泽东。让我们追寻伟人的足迹,再回长沙,走进领袖的宽阔胸怀,走进诗人的崇高心灵。二、背景介绍。(学案展示)1911—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学习、生活、从事革命活动长达十三年,这期间发生了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和共产党成立等,他与何叔衡、蔡和森等人创立新民学会,领导长沙学生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建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三、自读诗词,整体感知(一)诵读欣赏(多媒体课件播放)1、结合欣赏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长沙》,听朗读录音。2、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诵读提示:上片“看”字、下片“恰”字都是领字,两字后要稍停顿,突出领字作用。“看”字所领7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万类霜天竞自由”要读出彻悟、慨叹之情。“恰”字所领7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3、学生朗读诗词,学生评价。提示:注意点评朗读时的情感调动、注意重读与节奏。(二)整体感知1、思考:这首词描述了几幅画面?可以根据内容给各幅画加个小标题吗?讨论、明确:描述了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四、朗读与品味。(分组讨论)(一)品读上阕词句,找出景、情、志(意)三者的关系?1、赏析独立寒秋图,前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及人物寒秋,(我)独立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问题:寒秋作何理解?明确:深秋而非寒冷的秋天。2、研习“湘江秋景”图(“看”字所领的7句)小组讨论,每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并进行互相评价。(1)提问: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描绘眼前这大好秋色的呢?提示:何景、何角度、何手法?学生回答,学生补充,学生评价。教
1 沁园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