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天》读后感:行走的卑微灵魂行走的卑微灵魂——《第七天》读后感Angelauncle历来爱读余华的小说,无论长篇还是短篇,都极其吸引我读下去,初读《活着》,我觉得余华老师的笔调该是沉重,悲悯和写实的,即便故事情节着显虚构,但文字流露出来的底蕴、情感却是无可比拟的,真实的。如果说《活着》给人以勇气,那么这本《第七天》则给人以生命。我在想他竟这般大胆写出这样的目录,开篇目录直接对应书名,分别以第一天到第七天为题目,按照现在人的想法和读书的喜好,我想是没有人愿意去听你讲这简简单单的几天,总觉略显低浅。但余华就是余华,没有第二个,也只有他敢这么做吧,直接阐明自己的思路,简单叙述,不故作奢华和诗意,让观众就从这七天里,随着他一起踏上这趟精神之旅。老实说,我想读这本书的原因主要因为余华的写作魅力,没有其他理由,也不过多去渲染自己是多么的有眼光,单看到书名我就决定带着问题进入一定会很精彩,比如作者会以怎么样的一种形式去写这部小说?这七天发生了什么事?第七天到底怎么啦?这部小说通过这七天传达的意义又是什么?于是我开始了阅读。作者开篇第一天直接以主人公杨飞在殡仪馆等候火葬的情景来开端,并以一个灵魂记述的方式来回忆自己死亡的真相,从而讲述后面几天里所遇到的人和事,前面的篇幅基本偏阴沉,就殡仪馆等候火葬这里的描写,如市长的vip待遇,有机墓地的对比,及死者墓碑的比较都折射出现实至极的部分。再到中间篇幅,主人公遇见了因爱情而跳楼的鼠妹,因为死去女友买墓地卖肾而死的伍超,因餐馆意外爆炸而死的餐厅老板一家,因救起所谓“医疗垃圾”的婴儿而最终被宝马车撞死的“母亲”等等,这些死亡背后透露的黑暗与复杂,这死亡背后那些卑微的人生,作者以一种灵魂重现的方式在写实所有的人生诉说。从生母的意外铲子,到养父的抛弃与死亡,再到妻子的逝世,主人公经历着重重痛苦,但在养父的照顾下,他健康成长,即使最后找到了自己的生母,但还是毅然决定离开奔向养父的怀抱,那个一生为了他都未娶妻的养父,也正是最终养父的死亡,作者才以追念父亲为导线来展开叙写,“我走遍这个城市的所有角落,眼睛里挤满老人们的身影,唯独没有父亲的脸庞”,然在另一个世界里,他们终于再次相遇与养父相遇,与“母亲”相遇等,然大多人因没有墓地而无法得以安息,相反这些人在世界的另一端重逢,没有一些复杂黑暗的外界影响,世外桃源般的生活重新开启,而这里面有墓地的人本可以选择安息,就如老李与老张在棋盘上
《第七天》读后感:行走的卑微灵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