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声音的录制和处理》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及其在学校教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借助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在课堂上直接运用互联网进行辅助教学,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节课我设计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学生自主搜集素材完成作品,再通过互联网发送到指定的邮箱中,以实现感恩教育和课程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录音机”录制声音
过程与方法: 学案导学、任务驱动、自主探究、互助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教材分析
《声音的录制和处理》是青岛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第六单元的第三课。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学习Windows自带的实用的小工具。第三课是学习用录音机录制声音,并将录制的声音根据需要进行剪辑和编辑,形成内容丰满的录音
作品。在这一部分,学生将认识Windows中的录音机小工具,学习如何用录音机进行剪辑、调整音量、混音等技巧。
重点:给声音配上背景音乐、声音的剪辑和效果处理
难点:声音的剪辑、混音
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本学期刚学习过网络搜索和收发电子邮件,他们具备主动探究的能力。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感情上比较容易被调动,对于马上就要步入青春期的他们,亲情和感恩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设计录制歌颂母爱的诗歌并配乐和编辑,作为礼物送给妈妈,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实现情感教育的升华。
教学设想及设想依据
本课以学案为载体进行导学互助,学生通过互联网搜集素材,亲自动手完成母亲节的礼物——配乐诗朗诵,并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家人邮箱中。
网络技术的应用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将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和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
1、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
多媒体网络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角色地位,为学生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多种可能,使学案导学互助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具有可行性。在导学互助的课堂上,学生先借助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然后通过讨论与合作,集思广益完成综合任务,学会分享与合作。
2、互联网在本节课中的应用
根据本课教学的需要,从互联网上搜集有关“母爱”的素材,设计由学生录制歌颂母爱的诗歌,通过配乐朗读抒发感情,并将作品作为母亲节礼物通过互联网发到家人的电子邮箱中,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实现本节课的情感升华。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每年五月的第二个周日是什么日子,大家知道吗?
生:母亲节。
师:今年的母亲节马上就要到了,你想不想亲手制作一份礼物发到妈妈的邮箱里,给她一个惊喜呢?
生:想!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声音的录制和处理》,让我们来录制自己的作品,编辑后送给妈妈!
以制作节日礼物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新授课
基础练习
一、录音机的使用
1、认识“录音机”
声音的录制和处理_韩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