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及地位摘要:发达国家上百年出现的污染问题,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集中出现。因此,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双重任务和巨大压力,既要保证人民生活的基本要求,又要坚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的恢复。这决定了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污染;循环经济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并作出阐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屡地位更加明确。充分证明了党和国家对环保相关领域的重视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释放了强烈的关注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节能减排等相关领域的信号。一、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生态文明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以科学发展观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不断克服人类活动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去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的概念是上世纪60年代由生态学家提出的,到了本世纪初,绝大多数国家都已接受,并且成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行动纲领。在十七大的报告中,第一次以党的最高纲领性文件,把我国今后的文明发展阶段确定为生态文明阶段。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独立篇章系统提出了今后5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那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文明”。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过去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以及科学发展大陆的过程。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市场机制支配下的生产要素及其产品和服务的全球流动与重新配置。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处于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下游,因而承接着产业转移和积聚的污染风险,加剧了局部地区的环境问题。世界银行研究显示:在全世界28个行业中,钢铁、炼油、食品、工业化学、纸及纸制品、有色金属、水泥等7个部门的大气和水污染物排放占到了全球的90%,且这一污染负荷从1960年至1990年的30年中几乎没有大的变化,所变化的只是从一地转移到另一地。而我国目前就是这一转移的环境灾区之一。据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07年的研究显示,近年来,中国已经成为内涵能源的净出口国。从2002年到2006年,,其占当年一次能源消费比例从16%快速增长到26%。此外,我国面临严峻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挑战。有报道称,全世界电子废物的80%被运到亚洲,其中90%丢弃在中国。其实从建国开始各代领导人从没放弃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探索:结合社会主义建设之初的实践阐述人与自然关系;植树造林、发展林业;兴修水利、综合利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探索:重视协调人、自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依靠科学,保护环境;环境保护要走法治化道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探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教育和科技优先发展战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探索:提出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任务;明确提出生态
形政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