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德育论文.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德育论文54683裴斯泰洛齐的德育思想对学前教育的启示摘要:裴斯泰洛齐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其中,他的德育思想闪现着智慧的光芒,本文从裴斯泰洛齐的德育思想出发对学前教育中的德育进行重新审视,按照德育思想理论、道德教育实践、德育思想的启示展开论述,并进一步探讨笔者的一些粗浅看法。关键词:裴斯泰洛齐,道德教育,学前教育,儿童正文:裴斯泰洛齐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他热爱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对教育革新的执着追求,在教育理论上许多独创的论述,不仅为世界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一切教育工作者树立了一个令人十分崇敬的形象。一、德育思想理论裴斯泰洛齐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的一项重要贡献是他的要素教育思想。裴斯泰洛齐认为,在一切知识中都存在着一些最简单的“要素”,它们是儿童自然能力最简单的萌芽。教育过程应该从这些最简单的、能为儿童所理解和接受的要素开始,逐步过渡到较为复杂的要素,以促进儿童各种潜能的和谐发展。裴斯泰洛齐将教育分为德育、体育和智育。其中,道德教育是裴斯泰洛齐整个教育体系的核心。他认为,道德教育最简单的要素,是儿童对母亲的爱。儿童道德教育的基础应首先在家庭中奠定。在家庭中,首先要培养儿童对母亲的爱,之后再逐渐地扩大到爱家庭里的其他成员。在学校中,儿童就一定会把自己的爱扩大到全人类,并由此而意识到自己是整个人类中的一员,一个人的道德力量至此而得到实现。二、道德教育实践裴斯泰洛齐认为,强迫儿童遵守表面的、形式的规则,无法培养儿童崇高的品德。必须先唤醒儿童内在的伦理情感,以此为出发点,才能进一步使他们对外在的事物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于是他利用典型的实际生活,对儿童进行品质教育。一次,阿尔德堡发生了火灾,裴斯泰洛齐把儿童们集中起来问:阿尔德堡失火了,一定有成百的儿童无家可归,让我们向政府请求拨20个左右的人到我们这里来吧!”儿童们很感动,一齐答道;“赞成!赞成!就这么办!”他接着说:“但是,各位小朋友,我要你们考虑一下,我们没有那么多的钱,如果你们要这些孩子进来,你们必须努力工作,也许你们不得不缩衣节食。如果你们不是真正为这些儿童忍受一切痛苦的话,最好不要随便答应他们进来。”儿童们的决心非常坚定,纷纷回答道:“食物差些也好、工作增加也好,少得一件衣服也好,只要那些可怜的孩子能够进来,我们什么也可以忍受。”裴斯泰洛齐用这种方法进行道德教育,既生动又感人,既现实又深刻,使儿童真正体会到了道德的意义。而当时一般学校的道德教育和品德训练,往往注重口头说教,与真实生活相脱离,忽视人格感化的力量。因此,言者谆谆,闻者藐藐,毫无效果。正如裴斯泰洛齐所说:“儿童的意志并不是以语言教训可以培养成功的,我们必须从各方面去训练他们。这样,才能唤醒他们内心的感情与力量,才能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意志。语言并不能代表事实本身,语言只能使人了解事实并意识事实的存在而已。”在道德教育中,裴斯泰洛齐主张师生民主,重视儿童尊严,但对于儿童的顽固、粗暴的行为,他从不肯轻易放过,甚至于用惩罚来加以矫正。由于他与儿童们朝夕相处,食寝与共,俨然成为大家庭的家长,师生感情非常深厚。他施行惩罚后,立即主动与被罚者握手、接吻,因此,学生虽然受罚,不但不恨,而且还主动承认错误,表示愿意受罚。当然,这与一般教师滥用体罚不可同日而语。他的惩罚是在爱的基础上进行的,既关心爱护,又严格要

德育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乘风破浪
  • 文件大小34 KB
  • 时间2019-03-2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