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珊瑚礁已刻不容缓新华网北京2月25日电 多家研究机构23日发布研究报告称,有“海洋热带雨林”之称的珊瑚礁可能在2050年彻底绝迹。加勒比海在短短40年间,曾蔚为奇观的枝状珊瑚礁已经逐渐坍塌消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近期所做的一项礁石多样性评估研究发现1/3的浅水珊瑚(珊瑚组成了礁石)面临着灭绝。美国国家海洋气象局(NOAA)在研讨会上公布了一项关于美国海域内珊瑚礁现状的报告,报告内容不容乐观:几乎超过半数的珊瑚礁,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珊瑚礁危机再探》最新的综合分析报告显示,目前世界上75%的珊瑚礁正遭受来自全球和区域范围内的各种威胁。在1998年席卷全球的珊瑚白化事件中,在南海等海域,出现大面积珊瑚白化现象。据NOAA监测资料,1998年南沙海域为珊瑚严重白化区,北部湾为低、中等白化区。以上的只是抽取了现今世界各地珊瑚礁所面临的严峻困境的一部分数据进行显示,类似的文字早已经在报纸,杂志,电视上屡见不鲜,有些更是使我们心惊肉跳。倘若当你看到这些数据无法体会到其严重性,那么得让大家知道珊瑚礁对人类甚至对整个生物界得影响和作用。珊瑚礁的形成是造礁珊瑚及其他造礁生物对生成礁的钙物质长期积累沉积的结果,由造礁珊瑚的石灰质遗骸和石灰质藻类堆积而成的一种礁石。珊瑚的端部不断成长在死去的珊瑚虫的骨骼上。数百万年,形成了一座座千姿百态的巨型堡垒。而这些巨型堡垒则吸引了各式各样的“居民”。而这正是珊瑚礁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作用——保持生物的多样化尽管珊瑚礁位于营养少的热带海洋中,它们的生物多样性非常高。仅珊瑚虫与虫黄藻之间的营养循环就可以体现出这个高多样化的原因:通过回收只有很少的营养会流失到整个生态环境外。蓝藻为珊瑚礁提供可溶的营养物质。珊瑚礁的生产者还包括与珊瑚虫共生的虫黄藻和不同的海带。许多热带或者珊瑚鱼住在珊瑚礁内,比如色彩鲜艳的鹦嘴鱼、琪蝶鱼、雀鲷、蝴蝶鱼。其他在珊瑚礁中生存的鱼类包括石斑鱼、笛鲷、石鲈、隆头鱼等等。至今在珊瑚礁一共发现了4000多种鱼。许多其他生物也以珊瑚礁为家,其中包括海绵、腔肠动物、蠕虫、甲壳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尾索动物、海龟、海蛇等。一些无脊椎动物生活在珊瑚礁的岩石基础内部。有些能够钻入石灰岩,有些住在岩石内部本来就存在的缝隙中。能够在石灰岩中打洞的动物包括海面、双壳软体动物和星虫动物。居住在原有洞穴中的动物包括甲壳动物和沙蚕。珊瑚礁能维持渔业资源对许多具有商业价值的鱼类而言,珊瑚礁提供了食物来源及繁殖的场所。健康的珊瑚礁系统每年渔业产量达35t/km2,全球约10%的渔业产量源于珊瑚礁地区,在印度-太平洋等国家则可高达25%,成为人类所需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中国南海区域海南岛沿岸鱼类生命周期仲与珊瑚礁有联系的达569种,沿岸一些重要渔场约50%上岸鱼类在其生命周期中的部分时间是依赖珊瑚礁而生存的(1)。在马来西亚,有30%的渔获来源都是从珊瑚礁丛中捕得的。例如:海参、龙虾、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无脊椎动物等。保存了珊瑚礁,就同时确保了渔业发展、渔民的工作及食物的稳定供应。珊瑚礁可以保护海岸线。珊瑚礁对于保护脆弱的海岸线免于被海浪侵蚀起了重要的作用。健康的珊瑚礁就好象自然的防波堤一般,约有70-90%的海浪冲击力量在遭遇珊瑚礁时会被吸收或减弱,而珊瑚礁本身会有自我修补的力量。死掉的珊瑚会被海浪分解成细沙,这些细沙丰富了海滩,也取代已被海
救护珊瑚礁已刻不容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