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罗斯福新政制作:安徽蚌埠五中季长征电子邮箱:jichzheng@一、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材料1:绝望像阴云一样笼罩了整个美国。一些看不到出路的人甚至从纽约刚刚建成的华盛顿桥上跳了下去。当时,美国和世界各大媒体都不得不用这两个字来形容30年代初的形势,那就是“恐惧”。——《大国崛起》解说词的确,正如前总统柯立芝哀叹的那样“举目四望,看不到任何希望。”而前总统胡佛送给罗斯福政府的一句话“我们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我们无能为力了。”材料2:1928年当选为美国总统的胡佛是一位自由市场经济的坚定支持者,他在竞选时的口号十分鼓舞人心。他说:“如果我当选,将使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一只鸡,家家有一辆汽车”。然而面对这样一场空前的危机他是如何化解的呢? 信奉自由主义经济模式的胡佛政府认为,坚持了一百多年的自由市场既然能带来空前的繁荣,那么它也会在自我调节中克服这场危机。然而,胡佛政府的期待落空了,大萧条还在一天天地延续,国家徘徊在动荡的边缘,1700多万人失业,近200万人流浪在全国各地。——《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3:股市的崩溃只是经济大规模衰退的一个信号。随之而来的,是800个银行破产,900万个存款账户消失。人们的生活积蓄在瞬间化为乌有。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美国的经济危机使14万家企业倒闭,全国有四分之一的人失业。在大大小小的城市中,饥民们排成长队,只为等候免费的面包和一点点汤。——《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4:富兰克林·罗斯福唤起了人们对生活的希望,笑容和自信为他赢得了大选,成为美国第32任总统。在宣誓就职的那一天,有近十万人冒着严寒来聆听他的演讲。(“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将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我们唯一恐惧的是恐惧本身。”)——《大国崛起》解说词1、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2、胡佛反危机的失败3、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4、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一、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二、罗斯福新政的实施1、阶段(2个阶段)⑴第一阶段:1933-1935年,着重调整和复兴经济⑵第二阶段:1936-1939年,着重改革2、内容(3R)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改革(Reform)⑴整顿银行与金融业⑵调整农业政策⑶复兴工业⑷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3、项目(4个方面)先停业整顿;放弃金本位制;通过《紧急银行法》;管制证券业等恢复了应行的信用,促进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成立农业调查局;减耕;调整农产品结构;公布《农业调整法》等调整农业政策的目的是摆脱农业危机,缓和农民的斗争。制定包括工资、工时、禁止童工及保障工会谈判集体合同权利条款的行业公平竞争法规;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等稳定了价格;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和无序竞争;发放紧急救济金;推行“以工代赈”;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公共工程局等机构。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建成了一批造福后代的重大工程;客观上刺激了生产和消费内容具体措施结果与影响整顿银行与金融业调整农业政策复兴工业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三、罗斯福新政实施的作用与意义教师提出讨论的问题:“如果罗斯福不实行新政,当时的美国将会出现什么情况?黄安年教授在《罗斯福新政改革》一文中指出:当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就处在历史抉择的十字路口,当时可供选择的道路只有三条: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非民主手段的法西斯专政或对原有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策进行某些改革。
高一历史罗斯福新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