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针刺疗法.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针刺疗法绪论
针刺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经络腧穴理论为基础,运用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针刺疗法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深受广大群众和患者欢迎。
针刺疗法的分类
针刺疗法一般分为:毫针刺法、穴位注射法、三棱针法、皮肤针法、电针法、皮内针法、割治法、埋线法等疗法。
1、毫针刺法:是指将毫针刺入腧穴,运用补泻手法以防止疾病的一种方法。
2、穴位注射法:是将药水注入穴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它可将针刺刺激和药物的性能及时对穴位的渗透作用相结合,发挥其综合效应,故对某些疾病有特殊的疗效。
3、三棱针法:是运用三棱针刺破人体的某个部位,放出少量血液,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又称“刺血络”、“刺络”、“放血疗法”等。
4、皮肤针法:是运用皮肤针扣刺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激发经络功能,调整脏腑气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
5、电针法:是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在针具上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利用针和电的两种刺激相结合,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6、皮内针法:是将特制的小型针具固定于腧穴部位的皮内作较长时间留针的一种方法,又称“埋针法”。针刺入皮肤后,固定留置一定的时间,给腧穴以长时间的刺激,可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7、割治法:是指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切开皮肤,摘除少量皮下脂肪组织,并在局部实行刺激,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又称割脂疗法。
8、埋线法:是只在穴位皮下组织内埋藏羊肠线、药片、铜圈、针具等一种治疗的方法。
二、毫针选择
应以具有一定的硬度、弹性和韧性,临床上有金质、银质和不锈钢三种。
金质、银质的针,弹性较差,价格昂贵,故较少应用。临床应用一般以不锈钢为多。选针具应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的长幼、形体的肥瘦、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虚实、病变部位的表里浅深和所取腧穴所在的具体部位,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针具。如男性、体壮、形肥,且病变部位较深者,可选稍粗稍长的毫针。反之若女性、体弱、形瘦,而病变部位较浅者,就应选用较短、较细的针具。至于根据腧穴的所在具体部位进行选针,一般是皮薄肉少之处和针刺较浅的腧穴,选针宜短而针身宜细;皮厚肉多而针刺宜深的腧穴宜选用针身稍长、稍粗的毫针。临床上选针常以将针刺人腧穴至之深度,而针身还应露在皮肤上稍为宜。,,,~。
三、选择体位针刺
选择体位针刺时患者体位选择是否适当, 对腧穴的正确定位,针刺的施术操作,持久的留针以及防止晕针、滞针、弯针。甚至折针等,都有很大影响。如病重体弱,或精神紧张的病人,采用坐位,易使病人感到疲劳,往往易于发生晕针。又如体位选择不当,在针刺施术时,或留针过程中。病人常因移动体位而造成弯针、滞针,甚至发生折针事故。因此根据病情选取腧穴的所在部位,选择适当的体位,既有利于腧穴的正确定位又便于针灸的施术操作和较长时间的留针而不致疲劳的原则。临床上针刺时常用的体位,有如下几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的部分腧穴。. :适宜于取头、项、脊背、腰尻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 :适宜于取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 :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

针刺疗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zh18716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