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村镇第三批(2012-2014)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规划
一、新农村建设指导思想
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新农村建设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为目标,以“为民、富民”为出发点,以新村规划建设、“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厨、改厕)和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突破口、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依靠群众、整体推进。
二、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是:
——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加强领导,转变职能,履行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职能,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调动群众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大包大揽。
——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以务实的态度和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要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在规划上,要根据当地客观条件,科学编制规划;在新农村建设模式上,力求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形式多样;在方式方法上,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不搞齐步走、一刀切。
——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一方面要按照统一部署,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另一方面,又要抓重点,攻难点,出亮点,集中力量,整合资源,着力规划建设具有较高标准和较强示范作用的新农村示范点。
——循序渐进,务求实效。要尊重客观规律,因势利导,抓好典型引路,抓好示范带动,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条件:
五羊村位于罗村镇北边,是原乡政府驻地,平均海拔1300米,距离镇政府15公里,北接西县、南临本镇余村、东与以元镇为界、西与大湖镇相邻,全村辖4个村民组275户、1023人,有耕地2470亩,林地16800亩,移动网络覆盖4个小组,村委会驻地有较为开阔的地域,水泥路接通村中心,交通相对方便,是今年陕南移民搬迁安置点,目前正在建设中,有三年级小学校1所、教师7名、在校学生100余名,村卫生室1处,相对村级自然条件较好。
(二)社会经济条件
全村以劳务输出,种养业为主导产业。2010年度存栏生猪2240头,存栏牛256头,存栏羊2600只,粮食总产260000公斤,人均生产粮食250公斤,人均纯收入3702元,其中贫困户收入1182元,主要农作物是玉米、杂粮。通村便道2条道路11公里;全村有青壮年劳动力320人,全年有序输出劳动力200人,主要在山西、河南、浙江、安徽、四川一带务工,人均年收入10000元。贫困户占总人口的80%,95%的人口饮水困难,交通不畅,贫困人口没有稳定的增收门路,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有村干部2人,党员35人。
二、规划的类型及理由。
经综合村情和该点的实际状况,确定为综合推进型。理由;一是该点是原乡镇府的驻地、有村级相比完善的服务功能、如学校、卫生室、敬老院等。二是有开阔的地域条件,村中心有地近50亩,能够集中建房和实施公共建设项目。三是住户比较集中,原集镇住户40余户,附近一眼可看见住户20余户。四是有较好的交通条件,水泥公路贯通该村。五是该点是我镇2012年陕南移民搬迁点,各项建设也即将起步。六是有年富力强的村委班子,能干事、能干成事,深受群众拥护,更重要的班子团结和谐。
三、规划目标
远期建设目标:村级班子团结和谐,村风文明,农村产业结构形成新格局、有一至二项增收主导产业,且主导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0%,同时高于其他村,倡导乡风民俗新风尚,实现乡村面貌新变化。基础设施相对健全,贫困人口就医、上学便利,通讯及广播电视俱全,健全镇村治理新机制。
具体目标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利用优势挖掘村域潜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稳步实现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逐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达到家庭和睦、民风纯朴、互助合作、和谐稳定的良好村域氛围;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的法制意识。
全村共计划实施35个字项目,,其中:,。所有项目建设任务计划2014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接受上级业务部门验收。
一、2012年计划实施13个项目,,其中上级投入279万元,。
1、计划投资90万元、新建人畜饮水工程1处,建储水池6口,安装主管道7000米、到户管道3000
罗村镇第三批(2015-2015)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规划(精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