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doc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5年—2020年)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加快全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于增强社会成员诚信意识、营造优良信用环境、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4〕21号)、《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宁党发〔2013〕66号)和《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的实施意见》(宁党发〔2014〕48号),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15年—2020年。一、发展现状与形势要求(一)发展现状。近年来,自治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部署,扎实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初步建立了工作协调机制。2012年3月自治区成立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推动全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顺利展开。二是初步进行了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出台了《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宁政办发〔2012〕14号),明确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阶段性任务和具体工作措施。三是重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工商、税务、科技、住房城乡建设、价格、质监、海关等部门对市场主体实施了信用分类监管。金融、商业、工程建设等行业信用建设效果明显。四是信用记录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截至2014年6月末,;自治区公安厅建成了覆盖全区640万人口的信息资源库。五是信用试点示范工作初见成效。全国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全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稳步推进。六是信用宣传教育活动有效开展。组织开展了具有民族区域特色的信用主题实践活动,增强了全社会成员在经济活动和社会交往中讲诚信、守信用的自觉习惯。全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工作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诚信意识需要加强,商业欺诈、违法用工、虚报冒领、恶意拖欠等现象时有发生;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信用信息归集、开放与共享不足,自治区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亟待建立;信用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建设相对滞后;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尚未形成,信用记录缺失,信用产品推广应用不够,信用服务市场欠发达;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尚不健全;市场信用交易规模小,信用经济欠发达;信用专业人才缺乏;政务诚信、司法公信离人民群众期待尚有一定距离;全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推进机制有待完善等。(二)形势要求。2015年—2020年,处于“十二五”末期和“十三五”时期,是宁夏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建设“开放宁夏、富裕宁夏、和谐宁夏、美丽宁夏”关键时期,对自治区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党的十八大首次将“诚信”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强调要“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富裕、和谐、美丽宁夏的内在需要。全面推进政府及司法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诚信建设,大力宣传实践新时期宁夏精神和诚信文化,有助于促进人际关系融洽和利益关系协调,提高群众的幸福感,构筑全区人民共有的和谐精神家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是政府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放宽市场准入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放管并重”的重要抓手,是防范和化解经济金融风险、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举措。。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有利于营造法治化国际营商环境,推动与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的交流合作,促进信用消费,拓展信用经济,发展普惠金融,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扩大内外贸市场,抢抓产业转型升级机遇,推动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