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农业
现代农业带来的弊端
,危害人畜健康
(1)农药
(2)化肥
(3)专业化生产造成种植业和畜牧业分离,使工农业之间,城乡之间的联系被打破
,水、森林、生物物种等农业资源遭到破坏
一、可持续农业的由来
甘肃会宁县旱灾已持续3年
(法制晚报,2006年7月22日)
太湖流域蓝藻爆发危及市民饮水安全
(新闻前线,2006年11月24日)
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alternative
agriculture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绿色农业
可持续农业的思想是产生于人类对“石油农业”、“绿色革命”沉重代价的反思与“替代农业”的实践之上的。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潮,人们开始将农业功能的思考从单纯的经济方面扩大到生态和社会,各国纷纷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始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实践探索。此后,可持续农业的研究与发展不断有高潮兴起。
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类与环境大会,成为谋求人与自然协调,保持环境清洁和维持地球生态平衡新思想的重要里程碑。
1981年,美国农业科学家莱斯特R·布朗对“可持续发展观”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从此奠定了农业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1984年,哥尔丹K·道格拉斯提出并分析了“农业的持续性”。
198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议会通过的“可持续农业教育法”中,率先提出“持续农业”的新构想,并很快得到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政府的响应。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2000年粮食:转向持续农业的全球政策”。
1988年粮农组织在荷兰丹波召开的国际农业与问题大会,向全球发出了“关于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丹波宣言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发展中国家是“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战略,阐明了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基本目标与要求及行动计划。
1991年9月联合国总部成立了世界可持续发展农业协会(WSAA),这些工作对于世界各国可持续农业观念的形成、发展和行动都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1992年6月,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21世纪议程”,在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内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把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
1996年11月,粮农组织罗马世界粮食首脑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可持续农业发展技术和要点。
1997年6月,在德国布朗瑞格专门召开了国际可持续农业会议,是对全球可持续农业理论与实践的系统总结和发展。
1994年3月,国务院第16次常委会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并强调指出: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中国的农业和农村要摆脱困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996年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就如何迎接中国农业可持续性的挑战,提出了建议。
目前在中国,农村持续发展正处于战略构思与形成、发展阶段。
第四章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农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