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铁网络背景下的武汉城市旅游发展.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高铁网络背景下的武汉城市旅游发展-旅游管理高铁网络背景下的武汉城市旅游发展 高速铁路是20世纪中期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而出现的交通方式。1964年日本新干线的建成通车将人类社会带入了便捷快速的高速铁路新纪元,意大利、法国、德国等国家也很快在欧洲建成了高速铁路网络。高铁以其节能环保、安全舒适的巨大优势在世界范围内刮起了建设热潮。在《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指出,,建立省会城市及50万人口以上的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覆盖全国90%以上的人口,形成“四横四纵”的骨干网络格局。高速铁路的建成将极大的缩短人们在旅行过程所耗费的时间,拉近人们之间空间上的心理距离。专家预测今后中国的旅行时间南北将减少65%,东西减少75%,国土面积相对‘缩小’到原来的9%”。[1]2010年武广高铁的开通运营,亚洲最大的编组站在武汉,高铁维修、培训中心也在武汉,这一切让武汉成为“高铁时代”的全国交通枢纽城市。一个以武汉为中心,连接“长三角”、“长株潭”、“珠三角”及港澳地区,辐射东南西北的4小时经济圈已经形成。高铁时代所带来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巨大改变无疑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高铁时代到来,必将让中国区域经济版图获得一次难得的重新洗牌的机会,也将颠覆性打破武汉旧有的旅游产业格局,使武汉继成为全国“交通枢纽”、“信息枢纽”和“物流枢纽”之后,成为“旅游枢纽”。因此,研究高铁时代武汉旅游产业的定位发展和对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三核一带”是武汉传统的旅游空间格局,多年来武汉一直以此构建大武汉都市旅游圈,引领“8+1”城市圈和大武汉都市旅游圈的发展。“三核”指的是“大东湖”、“两江四岸”和“东方马城”三大旅游集聚区。“一带”是指武汉市中心城区外围呈圈带状分布的环城休闲度假旅游带,如黄陂的木兰生态旅游区、新洲的道观河旅游区、蔡甸的知音湖旅游区、江夏的梁子湖旅游区等。[2]武汉“8+1”城市圈,指以武汉为中心200公里直径内的仙桃、潜江、孝感、黄石、黄冈、鄂州、咸宁、天门在内8个城市群。可随着高铁的开通,武汉市成为全国4小时经济圈的结点城市,即武汉成为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在内的多条高速铁路的结点和枢纽。依据陆大道先生提出的“点-轴”理论,我们认为传统的武汉旅游格局是以东湖、黄鹤楼、琴台等景点为“点”,以“长江—汉江”为轴,以“8+1城市圈”为“面”。然而在高铁开通以后,武汉旅游在空间格局上则是以武汉为“点”,以高铁沿线的北京、长沙、上海、广州等为“轴”,以“环渤海”、“长株潭”、“长三角”、“珠三角”和港澳为“面”的全新格局。这一旅游空间格局的改变迅速提升了武汉在全国旅游市场的地位和作用,使武汉一跃成为与北京、上海、广州平起平坐的全国性都市旅游城市。武汉旅游业大有扬眉吐气、摩拳擦掌之势,迎接高铁时代的到来。,旅游系统由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旅游企业子系统以及旅游支撑与保障子系统四个部分组成。武汉旅游多年来一直处于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中,是华中地区重要的客源输出地和旅游过境地。可随着高铁的开通,武汉到

高铁网络背景下的武汉城市旅游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点
  • 文件大小160 KB
  • 时间2019-04-0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