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井村再现“黄宗羲定律”
作者:简东方陈统奎 《南风窗》2010年第3期
2009年3月,温家宝总理闻知浙江省兰溪市一个名叫陈家井村的村庄存在“黄宗羲定律”现象,批示者得知,总理的批示虽然引起过重视,但至今未真正落实,陈家井村的“黄宗羲定律”依旧如故。
何为“黄宗羲定律”,为什么温总理如此关心?简言之,历史上每次税费改革,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都会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使得减负改革的成果前功尽弃,形成“积累莫返之害”,这种现象由明代大思想家黄宗羲根据历代赋税改革总结得出,被称为“黄宗羲定律”。
2001年,时任副总理的温家宝在清华大学教授秦晖的文章《并税式改革与“黄宗羲定律”》上做了很长一段批示,警惕农村税费改革时再出现“黄宗羲定律”。2003年全国“两会”期间,温总理公开谈“黄宗羲定律”,相信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够走出“黄宗羲定律”怪圈。随后,全额免除农业税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从中南海颁布全国,其政策用意就是要让“黄宗羲定律”彻底失去存在的土壤。
岂料,陈家井村却传来以宅基地竞价拍卖等方式让“黄宗羲定律”再现的消息。
剥夺农民福利
陈家井村地处浙江干线公路47省道兰溪段的北侧,距离兰溪市区6公里。这是一个拥有1370人的行政村,478户,年人均收入约7000元。原有1000来亩耕地,现在只剩下近850亩,,土地资源非常紧张,连续9年未新批宅基地,无地建房成为农民最头疼的一件大事。
2007年村委会从兰溪市国土局获批宅基地用地指标之后,,,设置17户宅基地,然后以竞价投标方式出让给本村农民建房。一共有150多户有建房需求,然而农户大多“望地兴叹”,仅34户农户参加投标,最终17户农民中标竞买得宅基地,,村委会从中轻松获得大约187万元的“级差地租”,平均每亩地竞标价高达30余万元。
翁志勤,当年中标的17位村民之一。,并开始建新房,两年多过去了,因负债沉重至今还没竣工。站在“半拉子楼”前,翁志勤向记者亮出自己的账本:竞标买宅基地时,就向亲友借了5万元,而要把这栋3层半的楼房建好造价至少15万元(毛坯房),他至今已欠下12万元债。翁志勤家现在承包的土地只有一亩多,只能养家糊口,就指望着在外打工的儿子,每年赚足3万元回来还债。
为造新房,翁志勤陷入了贫困之中。记者在陈家井村调查发现,17户竞标农民的口袋多被购买宅基地掏空,不得不借债建房,为此背上沉重债务。而那些拍不到宅基地的农民同样面临困苦,因为孩子大了结婚要房子,却无地造房。迫切需要改善住房条件的陈家井村农民正在经受着一场投标竞买宅基地的新的沉重负担的压迫。
宅基地拍卖时,陈家井村共有150多户农民等待建房,17户中标后,仍有约130户村民等待建房,还有8个197万元即1576万元村委会可以用“将农民自己的土地再倒腾给农民”的办法收入“集体经济”的口袋。地还是农民的地,地还是那块地,由种粮食变成自己住,由“吃”的迫切需要改为“住”的迫切需要,农民就必须付出一笔不堪承受的负担。即便除去利用闲置的旧屋基,余下的宅基地如果都按照竞价投标的方式进行,村委会至少还可以从农民头上收入
陈家井村再现“黄宗羲定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