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湖南省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湖南省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___诗歌鉴赏【2004】,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6分)听邻家吹笙郎士元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这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听笙诗。笙是一种由多根簧管组成的乐器,其形参差如凤翼,其声清亮如凤鸣,故有“凤吹”之称。传说仙人王子乔亦好吹笙作凤鸣,此诗有以此相喻的意思。第一句,写宛如凤鸣的笙曲似从天而降,极言其超凡绝俗。“隔彩霞”三字,不直接描摹笙声,而说笙声来自彩霞之上,通过想象中的奏乐环境之美,烘托出笙乐的明丽绚烂。第二句,紧承上句,写诗人对笙声实际来源的悬想揣问。笙声奇妙,引得诗人寻声暗问。这一句不仅点了题,同时也间接地表现了笙乐的吸引力。第三句,承第二句而来,但诗情产生了跌宕。一墙之隔,竟无法逾越,咫尺天涯,顿生“天上人间”的怅惘和更加强烈的憧憬,从而激发更为绚丽的幻想。第四句,                                                                                                                                              写诗人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与首句呼应,仍然从奏乐环境着笔;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欢快;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通感),别具一格。说明:此诗选自唐代诗人郎士元的《听邻家吹笙》(《唐诗鉴赏词典》第645页)。可以说今年湖南卷的选材有些趋向多元化、平民化,如文言文选材不再是传记文,而为唐宋文人的散文,古诗不是唐宋名家,而为不很知名的诗人的诗歌。题目设置是在提供前三句鉴赏的基础上,要求考生对第四句进行鉴赏,从答题思路的贯性上可以仿而得之,又要针对第四句的内容与形式的特点进行仔细把玩才能真正答好。答案要点共分五点,关键词为想象、通感。【2005】1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 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 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 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 百匝千遭绕郡城。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1)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 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多的思念,更表选了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   (2)两诗都写到了“山”。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柳诗曰“尖山似剑”,表达的是在草木变衰的秋天,思念家国愁肠如割的痛楚。诗人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直接抒技了奔进而出的强烈感情。  分析:今年湖南卷古诗鉴赏沿用该省去年续写的题型,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考查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比较阅读方式有两大好处,一是可以拓展阅读面,使考生的视野更开阔一些,二是因命题已将其设置成一种对应格式,考生只要综合考虑原诗特点和答

湖南省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点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19-04-0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