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移动电商:阿里巴巴的并购收获.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移动电商:阿里巴巴的并购收获
核心提示:抛却在移动端建树较少的百度、侧重于将微信打造为“手游平台”的腾讯,阿里巴巴的“微博+电商”战略极有可能一枝独秀,成为未来移动电商方面的霸主。
作为中国IT界第一梯队的阿里巴巴集团,入股第二梯队中具流量优势的社交网新浪微博公司,成为2013年立夏之后最炙热的新闻。在阿里不断“吞噬”社交软件、电子地图、团购网等平台的背景之下,“阿里浪”事件引出一场关于阿里巴巴大数据战略的讨论。
本刊记者采访中发现,阿里的大数据战略在相当一段时间都将停留在空想阶段,其更多的意义是抬高资本市场对其估值,而非实际的业务。相对于大数据的骨感现实,有69%移动端客户的新浪微博将推动阿里巴巴的移动电商战略——抛却在移动端建树较少的百度,侧重于把微信打造为“手游平台”的腾讯,阿里的“移动社交+电商”将具备更多可能性。
牵手易相处难,改变格局的程度取决于阿里巴巴与新浪的共识能够走多远。而如何进行资源有效的整合对接,最终取得“1+1>2”的效果,双方还需要更多的探索。
“防御性”收购
“我基本上使用过阿里巴巴推出的所有社交平台,但效果都很一般。”刘洋是杭州一家淘宝网女装金皇冠店铺的营销经理,她从2007年开始,就负责店铺的广告投放业务。
马云一直不满足将阿里巴巴造就为提供商店和服务的“步行街”,更希望将其打造成一个生活圈,而转变核心就是社交环境的形成。但一直以来,阿里巴巴自主推出的社会性网络服务产品(SNS)都未能获得预期的效果。
2008年,阿里巴巴首度试水SNS,推出基于实名认证和商品分享的“雅虎关系”。当时,刘洋组织店铺营销人员,用同事的身份证信息在其中申请了十多个账号,每日发布大量商品的展示和互相评价。
由于该社区从雅虎平台中获得了大量用户分流,这一系列措施还是取得了一些效果。但好景不长,随着运营策略的调整,“雅虎关系”在一年后便停止运营。
“当时投入的大量精力都打了水漂。而且雅虎关系关闭后也没给商家一个承接的载体,以至于我们所有账户的图片、文字全部消失。”提及此事,刘洋依旧耿耿于怀。
如果说雅虎关系的消失,是因为其品牌、运营均不够“阿里巴巴”,那么之后几年,阿里巴巴推出的淘江湖、爱逛街、来往等产品,应称得上在SNS方面的正式出击。
但对刘洋所在店铺而言,对以上产品的投入可以概括为四个字——不断试错。“早期还是有一些效果,但后来发现人们更热衷使用非功能性的社交软件,比如说微信、微博等。”
刘洋如此类比,这就像逛商场的人纯粹是为了购物,并没指望在沃尔玛或者家乐福进行社交。以此为逻辑,阿里巴巴在平台上创造社交平台的前景或不明朗。
2013年4月29日,%的总股份。这一合作,终于使阿里巴巴有了一个横跨PC、移动端的第三方社交平台。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分析师徐兴旺对这次战略投资给予极高评价:进则能利用新浪微博寻求移动电商方面的机遇,退则能让京东、亚马逊等竞争对手难以分享利用新浪微博的传播机会。
前阿里巴巴产品用户体验运营和数据总监邹臣亭同意这样的观点,他向本刊记者表示,即使新浪微博和电子商务产生不了多大协同效应,也将构成一次完美的“防御性”收购。
大数据的骨感现实
纵观阿里巴巴一系列收购行为的动机,其更大规模的大数据战略“初现端倪”。

移动电商:阿里巴巴的并购收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uxwivg04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