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米仓道”考略.doc


文档分类:资格/认证考试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肃“米仓道”考略蒀陈显远螀汉中盆地位于秦岭、巴山之间,为川、陕纽带。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易于屯兵聚粮,自古为军事上的后方基地。秦末,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汉中市),兴于汉中,扫秦灭楚,而成帝业,三国,诸葛亮屯兵河阳,以汉中为根据地,六出祁山,北伐曹魏,南宋,吴价、吴磷兄弟,以汉中为据点,大散关为前哨阵地,抗金数十年,制金兵难越雷池一步,近代,抗日战争,亦以汉中为后方据点,屯兵聚粮,支援前线。汉中在军事上的地位,既如此重要,其交通自不可忽视。袈据《读史方舆纪要》载:“汉中入关中之道有三,而入蜀中之道有二。所谓入关之道三者,一日褒斜道,二日镜骆道,三日子午道也,所谓入蜀之道二者,一日金牛道,二日米仓道也”①。前数道,知者较多,事迹尚彰,惟后之米仓道,知者鲜少,事多湮没,但米仓道在古代有其光荣历史。我不揣浅陋,爱就古代有关米仓道之史料,汇集起来,作以略考,籍以引起治交通史者之注意,将此湮而鲜闻的古道,作深入的考证、研究。蒄原来,由原南郑(汉中的附郭首县)南行一百二十里,至今南郑县小坝乡西南入米仓山(今名龙头山)谷,南行经孤云、两角山,折向东南至巴州(今四川巴中县),全长五百余里,古称“米仓道”。膂米仓山南与大巴山相连,其最高处仃孤云和两角山。据《资治通鉴》载:“兴元(唐至元,汉中名叫兴元)之南,有大行路,通于巴州。其路险峻,三日而达于山顶。其绝高处,谓之‘孤云、两角,去天一握’。孤云、两角,二山名也”。又云:“巴之北境,有米仓山,下视兴元,实孔道也”②。《舆地纪胜》载:“米仓山与大巴山相连”③。《汉中府志》载:“米仓山与大巴山相连。《旧志》:‘米仓山高耸摩云,登其岭,则褒、河、洋、凤,俱归一览”④。《南郑县志》载:“孤云、两角,又米仓山之最高两峰。由庙坝(原注:县西南隅坝名)东至龙头山八九十里,皆古所谓米仓山也”⑤。葿据上引史料,可知米仓山谷之路,叫做“米仓道”,现在来查查历史上曾经在这条道上发生过的重要事件:袈一、肖何追韩信在此道袅汉元年(公元前206年)正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徐州)。“负约,更立沛公(刘邦)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今汉中市)”⑥。当时,项羽部下有一个“郎中”韩信,因得不到项羽的重用,及刘邦为汉王于汉中,乃亡楚归汉。“信数与肖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⑦。肖何把韩信追回来,又在刘邦面前反复陈说重用韩信的利害。刘邦被说服了,乃“择良日,设坛场,具礼”,准备拜韩信为大将。消息传出,“众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⑧。今汉中城南,尚有“拜将坛”,面积7840平方米,传说是当年肖何把韩信追回来,刘拜设坛拜韩信为大将的遗址。蚀关于“肖何追韩信”的道路和追及的地点,《史记》、《汉书》俱无明确记载,以致后人附会,讹传了多处,如今陕西宁强县西的西流河边及留坝县南的马道河边,都讹传是肖何追韩信的地点,不可信从,而真正有史可证的肖何追韩信处,就在米仓道中孤云山下仙台山的截贤岭,此地是古代由南郑县南入米仓道赴巴州的必经之处。因陕西南郑县与四川南江县界连密迩,其地在今四川南江县上两溪区玉泉乡的饮水坝附近,现引几种方志记载如下:芈据《舆地纪胜》载:“仙台山:《晏公类要》:‘一名玉女山,在水廉县(故址即今南郑县廉水乡―笔者)南,。

“米仓道”考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坐水行舟
  • 文件大小36 KB
  • 时间2019-04-0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