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黟楹联赏析 西递、宏村是徽州古民居遗产的代表,它“依山造屋、傍水结村”,形成百千户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家居村落。其外形全是粉墙青瓦、马头墙建筑格式,远远望去,是绿树林中灰白一片;近看,座座建筑外貌恢宏、奇伟;内观,以小庭院为特色的园林化情调十分突出,砖雕、石雕、木雕、假山、花台、鱼池,设计精巧,布局精心,名贵花木一年四季花开花落,暗香浮动,使人赏心悦目。在中国民居建筑上独树一帜,故而名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然而,更使我辗转流连,品味再三的是民居厅堂的中堂左右,厅堂两侧对应的立柱上,装潢精美、字体隽秀、风格迥异、高雅大气,充满哲理的目不暇接的楹联。楹联,是世界上唯有汉语言文字才能构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字形式。它同中国的古典诗、词、歌、赋一样,有的写景咏物,有的叙情抒怀,有的评人论史,有的借景说理,其联语风格多样,或诙谐纤巧,或明快奔放,或庄严深沉,其玲珑小品,四、五、七言及数十言为多见,鸿篇巨制,长达百千言较少有,但都字字玑珠,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表现力,从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同时,由于楹联熔语言艺术和书法艺术于一炉,它可以装饰在大殿上,也可以布置在小亭中;可以为雄关险隘增威,也可以使深湖小溪添色,与山川同在,与胜迹交辉,从内容到形式都能给人以美的陶冶和艺术享受,因此它又是祖国文苑中别具一格的奇葩。黟县西递、宏村的楹联多在室内,恢宏浩繁,按其内容可归纳三类:一是格言联,将中国传统礼教和大量训诫,利用楹联形式,灌注于人脑,让子孙后代传留;二是言志联,寄情山水,直抒胸臆,言成才、成事之体会,抒立业富家之豪情;三是风物名胜联,或描景绘色,诗情画意,与胜景相得益彰;或借物抒怀,画龙点晴,使华宇和建筑的氛围升华增辉。以数量上看,两村古民居中的楹联其格言所占比例最大。旧时黟县人无论是读书的官僚,还是弃儒的商人,都想把中国传统礼教和训诫,同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拼搏所饱尝的甜酸苦辣即正反两面的经验教训,浓缩成简洁的文字,写在楹联上,悬挂于厅堂客室中,让子子孙孙,牢记楹联上教导,坚定不移地一步步走下去,继承祖业并使之发扬光大。这种格言联大致分为三类。一是以伦理观念和处世哲学为中心内容。对于以外出经商为第一生机的黟县人,深知告别故土,远离家乡和亲朋故旧,独自异地谋生,将遇到无法估量的困难和艰辛。在举目无亲的异乡,必须深谙处事做人的哲理,否则将无立足生存之地。故家家户户都特别重视对下辈进行这方面的教诲。要求外出谋生创业的子孙一要吃苦耐劳,不怕小惊小险,也不要斤斤计较小亏小损,只有先付出才有大回报,只有吃小亏才能赚大钱。二要遇事能忍耻含垢,淡看荣辱,埋头创业,积极进取;忍辱负重,坚忍不拔,一往无前。如“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忍片刻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遇事虚怀观一是,与人和气誉群言”;“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一忍最高”;“气忌躁、言忌浮、才忌露、学忌满,胆欲大、心欲细、智欲圆、行欲方”;“安居如撑伞,遮身便是爱身;处事类围棋,出手不如束手”等等。二是以表述崇儒重礼教为中心内容。儒教思想是封建社会治国齐家的根本,儒教的仁、义、礼、智、信也是旧时人们日常生活的准则,是否崇儒尚文是区别雅与俗的标志。所以不论官宦商人,都要在自家厅堂中悬挂几幅崇儒重教楹联,一则作为训诫后辈的警语,让他们铭记文化是做好
古黟楹联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